①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②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③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④美国独立对拉美人民的鼓舞
材料::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下面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示意图。此图反映的行政区划出现于( )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缺乏来源。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以后,农民运动更加高涨了。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于1861年2月19日通过了二一九法令,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宣言》指出“这次改革在对农奴们揭示出新的未来的时候,农奴们将会了解和感激地接受高贵的贵族们为了改善农奴的生活所做的重大的牺牲。”;《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是一系列法令中根本的法令。它规定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大大超过土地价格的赎金。同时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不仅如此,农民赎买份地之前,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整理于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时间 | 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
洪武八年(1375年) | 1 000文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 250文 |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 160文 |
明宪宗成化初年 | 4文 |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34.德国1871年宪法通过帝国议会实行代议制,基本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三下乡"、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
D."863"计划、 "样板戏" 、 "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7.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