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包括(    )

①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②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民族民主意识高涨

③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④美国独立对拉美人民的鼓舞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史》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寄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他转移研究重点的背景。
  2. (2) 请简要谈谈胡寄窗的学术研究历程对你的启示。

下面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示意图。此图反映的行政区划出现于(    )

A . 周朝初期 B . 春秋战国之际 C . 汉朝初期 D . 唐安史之乱后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地主劳动,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缺乏来源。1858~1860年爆发的农民暴动和起义总计近290次。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以后,农民运动更加高涨了。俄罗斯帝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于1861年2月19日通过了二一九法令,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宣言》指出“这次改革在对农奴们揭示出新的未来的时候,农奴们将会了解和感激地接受高贵的贵族们为了改善农奴的生活所做的重大的牺牲。”;《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是一系列法令中根本的法令。它规定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农民可将份地赎买为私产,但须向地主缴纳大大超过土地价格的赎金。同时法令还规定,如果现有份地超过最高数额时,地主有权割去超过部分。不仅如此,农民赎买份地之前,还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整理于周一良《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俄国二一九法令推行的社会条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俄国二一九法令。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 . 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B . 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 C . 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 . 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洪武八年(1375年),诏造纸币“大明宝钞”,史载“明初,钞甚通行”。下表为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大明宝钞折钱数的变化(   )

时间

大明宝钞一贯折钱数

洪武八年(1375年)

1 000文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250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160文

明宪宗成化初年

4文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B .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 表明民间财富被搜刮殆尽 D . 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发展
那时(16世纪初),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宫廷生活的“活跃”,明显受影响于(  )

A . 宗教改革的冲击 B . 罗马教皇的感召 C . 人文主义的传播 D . 启蒙运动的开展
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   )
A . 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 . 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 .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D . 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学,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这位古人应该是

A . 李翱 B . 朱熹 C . 陆九渊 D . 王阳明
某份晚晴画报刊登一则人物图像,称他是再造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大豪杰”,此人是(     )

A . 俾斯麦 B . 威廉一世 C . 兴登堡 D . 威廉二世
1848年,马克思、思格斯在《宣言》中写到:“(人) 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
A . 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 .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 . 19世纪末社会土义运动走向低潮 D . 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 .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 .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达·芬奇在他的画作中强调工学,将数学与经验主义相统一,并将绘画看作是一门科学,在绘画时极其注意光学与力学的研究。这表明他( )
A . 追求现实的生活享受 B . 乐于探索宇宙空间的规律性 C . 反对天主教神学权威 D . 用朴素的人文理性看待世界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34.德国1871年宪法通过帝国议会实行代议制,基本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三下乡"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

D."863"计划、 "样板戏" "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

A.萍浏醴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7.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    

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