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7世纪,他统一了世界的屋脊,定都在阳光明媚的“日光城”逻些。
材料二 她带去了大批丝织品和其他手工制品,以及书籍和耕作用具,还有大批的能工巧匠。
材料三 他为了她特意在都城的山上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宫殿。
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②刺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④确立了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1985年,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50年也不能变。50年以后又怎么样?那时,中国同外国在经济上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断得了呢?”他的这一观点主要基于
A.发展生产力 B.全球经济的整体联系性
C.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D.消除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干的主张是(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1857 年,朝廷收到两广总督叶名琛虚构的击退英法联军的捷报后,谕令曰: “ 我方已大胜,此时若专利攻剿,原不难尽歼丑类。如果该酋自知理屈,悔罪求和,并罢议进城,只可俯如所请,以息兵端,但不可意存迁就,致该夷故智复萌,肆行要挟。 ” 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
A .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B .推行较为务实的近代外交
C . “ 崇洋媚外 ” 的心态严重 D .仍未改变 “ 天朝上国 ” 观念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 )
A.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