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图是发表于1943 年的木刻版画,塑造了陕甘宁边区第一位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形象。他头戴绒帽,身披羊皮棉袄,成为普通农民依靠劳动改变命运的象征。对吴满有的塑造与宣传意在

图片_x0020_100001

A . 动员群众参加土地革命 B . 发动农民支援百团大战 C . 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战 D . 激发边区群众生产热情
1972年出土的旟(yú)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该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周王后妃,曾多次代周王对臣下进行赏赐)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铸此鼎纪念。据此可知(   )
A . 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B . 臣属接受封地后必须铸鼎 C . 臣属对土地只有使用权 D . 师栌触犯了周天子的权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学东渐

中学西传

耶稣会士是16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除了传教以外,耶稣会士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主要有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还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功。有明朝士大夫感叹道:“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

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卢梭、歌德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文明,即欧洲及远东海岸的中国,现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身处事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

——摘编自冯天瑜著《中华开放史》等

材料为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有关情况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    )
A . 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 B . 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C .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D . 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如表是秦朝九卿职以一览表,对此表理解准确的是(    )

职务

职责

奉常

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

郎中卫

宫中警卫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负责司法和首都警卫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事务

宗正

负责皇室宗族事务

治粟内史

负责相税和国家财政

少府

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太仆

负责宫廷车马

A . 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 .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 . 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 . 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 . 鸦片战争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下而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    )

今天在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

中国战后参与了世界格局的重建,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第一次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取得如此巨大胜利,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血脉

A .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 C .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 . 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下图所示为唐宋元时期宰相名称的发展演变状况。这反映了(   )

A . 中枢机构的演进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行政效率的降低 D . 国家治理的完善
CCTV《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叙述: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在掌握石油行业的10年中,日常用油的价格降低了80%。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却说:“从某些方面看,人们争议的不是垄断本身,问题是他们过度阻碍了新的竞争者进入。”可见垄断组织的出现

A . 不能提高生产效率 B . 根本上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C . 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D . 导致了企业间的竞争减小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将亲族、功臣等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据此可知(    )
A . 儒学文化被广泛传播 B . 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   C . 分封制旨在以藩屏周 D . 中原是周文化发源地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

A . 重实用 B . 重理论 C . 重民众 D . 重实验
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背景是(  )

A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 . 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有学者在评价一种文学艺术流派时说:“(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抗……不喜欢强烈的激情、主观性和混乱无序……人的精神是镜与灯,它照亮通往真理之路,而不仅仅是反映真理,人的精神天生具有想象力与创造性,实际上能够塑造外部世界。”与这一文学艺术流派相似的是(    )

A . 《蓝色的多瑙河》 B . 《拾穗者》 C . 《向日葵》 D . 《等待戈多》
《全球通史》:“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技术对工业影响巨大 B . 科学对工业影响巨大 C . 煤焦油提炼工业兴起 D . 煤炭衍生物研究兴起
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    )
A . 高炉冶铁 B . 炒钢技术 C . 灌钢法 D . 水力鼓风冶铁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 .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 . 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C . 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 . 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2. (2) 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安史之乱以后,战乱频繁加剧了农民逃亡、土地兼并的程度,封建政府所掌控的户数下降,失去了大量的纳税户,租庸调制也随之崩溃。唐朝政府为了维持冗滥的官僚机构所需要的庞大俸钱和行政经费,导致了“兵冗官滥,为之大蠹”的被动局面。随着政治的黑暗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吐蕃、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也借此频繁侵扰唐朝边境。公元805年宪宗即位,他励精求治、全面变革,其中变革的核心就是财政制度。为了增加唐政府财政收入、重振朝纲,国家财政大权便逐渐由尚书省户部四司转向中央三使。将两税使分为三人,国家赋税划分为江淮以南、荆南以东及三川三部分,并在西北度支使辖区设置榷盐使。改革中严厉打击贪污不法官员,如中书省堂后主书涓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招权纳贿,被刺死。这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摘编自马慧芳《浅析唐朝元和年间财政制度改革》

材料二:府兵之制起于周。籍民为兵,蠲其租调,而令刺史以农隙教练。分为百府,每府以一郎将主之,而分属于二十四军。其众合计不满五万。隋、唐皆沿其制而分属于诸卫将军。唐制,诸府皆称折冲府。各置折冲都尉,而左右果毅校尉副之。上府兵一千二百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民年二十服兵役,六十而免。全国六百三十四府,在关中的有二百六十一府,以为强干弱枝之计。府兵之制:平时耕以自养。战时调集,命将统之。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还其府。(一)无养兵之费,而有多兵之用。(二)兵皆有业之民,无无家可归之弊。(三)将帅又不能拥兵自重。但兵不惟其名,当有其实。唐朝府兵制度存在之时,得其用者甚少。此固由于唐时征讨,多用蕃兵,然府兵恐亦未足大用。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财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唐朝实行府兵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材料二 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