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唐代,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广文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七学。由国子监掌管“训导之政”,各学分设博士、助教主管施教。国子学只准收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和从二品以上曾孙;太学只准收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和从三品曾孙。只有律学、书学和算学才允许的收八品以下及庶人之子。在地方州县也设有经学博士、助教,主管教育本州县的学生,这样就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教育和管理体系。
宋承唐制而略有所减,中央设国子学、大学、四门学三学,州县也各设州县学。国子学收朝廷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收八品以下及庶人子弟,资格限制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至南宋时,国子学也并入太学,官学的层次和管理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此同时,书院兴盛。南宋许多著名理学家都热心于书院教育,如朱熹就先后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书院为有志于学术的士子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院与家庭教育、蒙养教育等民间教育组织形式,是构成宋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材料三:1873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缴纳。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是( )
A. 民主共和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度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
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
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 D.提出《资政新篇》
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伤亡人数 | 伊拉克军队 | 多国部队 |
死亡 | 约2万人 | 478人 |
受伤 | 约8万人 | 3 754人 |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