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美国国会参议院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否决总统(政府)的提案,国会与政府可以出现重大政治分歧,这表明(    )
A . 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B . 总统无权 C . 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 . 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该材料(   )
A . 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双重作用 B . 肯定了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 C . 说明科举制基本上扭转了门第观念 D . 指出九品中正制下士族垄断选官权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庄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倍增加。其赫鲁晓夫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促进农业的发展 B . 提高农业人口的素质 C . 援助集体农庄 D . 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           )

A . 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B .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 . 要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D . 要严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 高密民众仇视铁路盲目排外 B . 铁路设计有碍水利、挖毁苗麦 C . 铁路修筑不尊民俗盘剥乡民 D . 帝国主义野蛮凶残危及民生
1903年成立的清廷商部先后颁布了《商人通律》9条,《公司律》131条,以及《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破产律》《铁路简明章程》《矿务暂行章程》和《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法令条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B . 列强强化对中国的控制 C .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 民主革命运动持续高涨
1896年,有人作诗如下:“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与该诗的写作背景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火烧圆明园 B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国会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 . 民主原则 B . 分权制衡 C . 中央集权 D . 议会至上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曰:“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私其尽臣畜(属)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据此,柳宗元认为(   )
A . 郡县制度优于分封制 B . 秦始皇实现统一的真正原因 C . 应公平公正选用人才 D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存在弊端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一个历史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等经济现象,我们应当在历史学习中,学会从古代古代文学作品中挖掘、归纳、分类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如:

材料1 《诗经、小雅、隰(xi)桑》中有下列的描述:

隰桑有阿(低田里桑树多美),其叶有难(桑叶儿多么丰满)。

既见君子(见着了我的人儿),其乐如何(我的心多么高兴)!

隰桑有阿(低田里桑树多美),其叶有沃(桑叶儿嫩绿汪汪)

既见君子(见着了我的人儿),云何不乐(怎么不心花怒放)?

材料汉代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的打扮上:“妾有绣腰襦,葳蕤自身光。”她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材料3 有关丝绸之路的诗词。

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遍过碛(qi),应驮白练到安西。”

元代维吾尔族诗人马祖常诗云:“波斯在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从哪些角度反映了我国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2)材料3的两首诗描写了古代东西方交通——丝绸之路的盛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特点。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入侵埃及不同于法国入侵埃及的特点是A 侵占埃及,建立殖民统治  B 往往联合奥斯曼帝国和扶植马木路克势力侵略C 进行科学文化侵略        D 镇压人民起义

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于1651年颁布了

A.《航海条例》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马歇尔计划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麦克尼尔在其《世界史》中这样描述雅典民主,“尽管雅典公共生活有民主政治形式。但雅典的领袖和将军一直来自贵族家庭……即使像伯里克利那样的政治家也不例外”。下列选项中对该材料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制度达到顶峰

B.雅典民主制本质上仍然属于寡头政治

C.雅典民主制度下民众没有实际政治权利

D.雅典民主制度有明显的精英政治倾向

某历史学习小组为探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符合这一主题的资料有(   )

①工业革命的影响  ②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③《共产党宣言》 ④《国际歌》的诞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分)人格修养,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            

——《朱子文集》七十二

材料二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书》卷二《答聂文蔚》

材料三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二十四孝图之戏彩娱亲》

材料四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称颂功德,奴隶之文章也。拜爵赐第,奴隶之光荣也。丰碑高墓,奴隶之纪念物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关于修养成圣的主要途径。(2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王阳明所谓“良知”的实质是什么?(2分)该“良知”在形成上与朱熹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

(3)阅读材料三,对于材料中所说的“孝”应当如何正确认识?(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陈独秀认为青年应当怎样才能破除旧道德,真正实现人的解放?(2分)他为什么要大力抨击旧道德?(2分)

它“利用‘冷战’阴影, 把‘遏制’共产主义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它”是指(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

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宋代学者陈亮、叶适两人针对道学家“相蒙相欺以皮天下之灾”的弊端,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此类思想主张
A. 冲击了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
B. 利于推动社会重视科技教育
C. 强调技能教育优于思想教育
D. 是宋代政府重视科技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