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

(摩托车牌上文字分别是“工业化”、“农业合作化”)

A . 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 . 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 . 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 B . 《钦定宪法大纲》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中华民国约法》
“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辛丑条约》 D . 《马关条约》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 . 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C . 实行的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 . 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
A .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B . 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C . 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D . 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一览表》中,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

国家

经济发展模式

英国

混合市场经济

法国

计划指导型经济

联邦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日本

政府主导型经济

A .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 大规模推行国有化运动 C . 重新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D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新中国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既参考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宪法,也借鉴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些宪法,还请了一些法律顾问和语言学专家从严谨性和语言文字上为新宪法把关。材料反映出新中国宪法(   )
A .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B . 力图实现公平正义 C . 具有博收慎取精神 D . 在借鉴中走向完善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
A . 意识形态的分歧 B . 国家性质的不同 C . 国家利益的冲突 D . 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资本家组建的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于1887年10月运到宁波。并聘请了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已从英国买了一座强有力的新发动机和锅炉。又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司,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一百人……由于原料昂贵及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

﹣﹣《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材料二: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集中在上海,22%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2%集中在上海,38%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历史教学》

材料三: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有能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A . 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 . 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 . 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D . 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恩格斯认为它“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则”。这部法律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法国民法典》

  C. 法国1875年宪法    D. 美国1787年宪法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你觉得这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A.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与图片人物有关的是(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西欧逐步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继而他们为争夺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疯狂的扩张。当列强挟坚船利炮叩关时,古老的中国却一派“歌舞升平”。鸦片战争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6分)

14分)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五代会要}卷二十六“城廓”称:“东京车马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亿兆无穷。”……潘楼街一带“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伟,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其中又按地区分别进行各类货物交易。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3卷)

    材料二:“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近来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来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注:“爱皮西地”即ABCD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材料三:伦敦,1600年人口20万,1750年,人口675万(占全国人口的11%)。人口的增长,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也得到发展,伦敦定期货运服务在16世纪20年代获得较大发展,伦敦还是全国的水陆交通枢纽,伦敦全国干线公路枢纽地位形成于17301750年间,伦敦还是全国的信贷网的中心。当18世纪90年代拿破仑侵占阿姆斯特丹后(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了欧洲航运和世界融资的中心,荷兰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打击了处于巅峰的阿姆斯特丹),伦敦开始取代它的位置,发展为世界货币市场中心。                                       ——摘编自马克《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开封集市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变迁情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伦敦经济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因素。(4分)

宋代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的“市”没有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B主张实行代议制

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D主张恢复君主制

16世纪时,英国发展最为迅速的手工业是(  )

A.养羊业    B.制呢业    C.海外贸易    D.海上运输

下图为CCTV大型电视纪录片《香港十年》。这部纪录片出版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A1997                B1999                C2005                D2007

 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

《东京梦华录》 《明史职官志》 《明史太祖本纪》 《明成祖实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