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领土,而且本国国土被四大国分区占领,丧失了主权独立。《占领法规》规定:联邦德国的外交、国防、外汇及对外贸易须受盟国管制,立法、行政、司法亦须接受“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监督。战后盟国严格管制德国工业经济,执行旨在剥夺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设备拆迁计划,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在国际上,德意志民族的形象已被破坏,德意志民族主义因为纳粹而声名狼藉。战败国的屈辱,国家的分裂,加之困苦不堪的生活,使德国民众的理想和信念彻底动摇。

材料二 1949年9月,康拉德·阿登纳当选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并亲自兼外交部长。阿登纳在接见记者时多次呼吁德法和解。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在第一次访问联邦德国之后,于5月宣布创建“一个强大的、各国可以自由参加的生产共同体”管理西欧的煤炭和钢铁资源的“舒曼计划”。1954年10月,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加拿大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协定》决定终止对联邦德国的占领,《巴黎协定》于1955年5月5日正式生效,联邦德国终于赢得了独立主权。战后联邦德国推行“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的核心是经济自由、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全,在坚持市场经济与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强调社会秩序与国家的宏观调节。再加上“马歇尔计划”的帮助,联邦德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60年,德国一跃成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2003年11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曾 进行过一项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二战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阿登纳居于首位。

  1. (1) 依据材料概括二战结束时德国所面临的困境。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德国在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你对阿登纳受到德国民众如此尊重有何看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主要的文学成就包括(   )

①建安文学             ②民歌           ③戏曲艺术          ④南朝骈文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

A . 议会 B . 内阁 C . 首相 D . 国王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在新航路的开辟中(    )
A . 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 . 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 . 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 . 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下图是淸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之画作。该画作(    )


A . 在表现技法上属于工笔 B . 逼真摹写客观自然景物 C . 注重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 . 具有画面气势磅礴的特色
英国重商主义者前期主张实行低工资,但在重商主义后期(即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高工资已经是重商主义的主流思想,他们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   )
A .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B . 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使其占据贸易优势 C . 圈地运动的进行有利于英国扩大国内市场 D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有利于政局稳定
北宋的《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这说明(    )
A . 北宋航海技术落后 B . 指南针已经被应用在航海中 C . 指南针传播到国外 D . 指南针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着大袖长衣坐席上, 手握算筹,右下两个着短衣者,一人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

A .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 —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历史学家波普尔说:“总之,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对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因此每一代都有权作出自己的解释。”作者试图强调(  )

A . 对历史的解释可以随心所欲 B . 研究历史规律没有意义 C . 历史不能复原,故无法证伪 D . 历史研究应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 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 .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查士丁尼法典》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 .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 .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 法律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 .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从隋至元 “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型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

A 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B 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C 影响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 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主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5·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该机构是(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       D.军机处

2012年新修改通过的《中国章程》中明确指出:“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      B.遵义会议、十四大、十六大、十八大

    C.七大、十四大、十七大、十八大     D.遵义会议、十五大、十七大、十八大

中国古代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共四种动物称之为四灵之物,并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与之相配,其中与北方相配的动物是                                                                  

       A玄武                B白虎                   C青龙                D朱雀

英国早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数学语言是唯一一种理性的话语形式。之后,数学语言被科学家莱布尼茨和牛顿当作新的物理语言来使用,这使得数学语言成为了理性象征。这一现象
A. 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产生
B. 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最终形成
C. 反映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D. 说明了英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
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该图可以视为

A. 图像史料
B. 文字史料
C. 历史概念
D. 历史结论
明朝政府发行纸币和铜钱,纸币通过发放官俸和赏赐官军等方式流通于社会,金银的使用在明初受到限制,但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纸币却逐渐停止使用。这种状况说明
A.金融配套制度的不健全 B.海外贸易冲击统治基础
C.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商品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