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柏拉图分别是屹立于东西方的两位思想文化巨人,其思想虽然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但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孔子和柏拉图力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4分)
(2)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两者治国主张各侧重于什么?(2分)
(3)两者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都无法实现?(4分)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扣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的倾向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结合时代背景可知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完全的自由放任 B. 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国家放松干预经济 D.积极仿效计划经济
(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研究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夸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出发,常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于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迷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夸文学家视孔子为教育末、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着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
材料二 成丰年间,夸文经学得以复兴再起,井成为学术的主潮。魏源指出,烦琐考据是“锢天下聪明知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连”,西汉今、古文本是一家,大同小异不过什一。六经皆圣人忧惠之书,治经当探求圣人的微言大谊(义),以求通经致用,以经术为治术。——李军《论清代夸文经学的创立复兴及其思想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汉朝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分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源思想特点,说明其影响。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宋朝之后的七百年间,政治中心再次北移,南方的城市发展没有出现卓越的成就,甚至有些城市在战火中被销毁而从此没落(扬州),中国的经济发展远离了南方的商务航运、集市贸易,重新回归至以农业为中心的扩大生产阶段。这个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都城,难以起到以便利的商运、海上贸易、农业生产中心等职能,无法拉动整个中国的商贸经济。并且,政治的集权,商业的官办极大地遏制了商务中心的发展,中国的城市格局趋于固化。虽然出现商帮等团体,但是其和宋朝的集市经济、城市区域中心发展仍有很大的不足。而后的历史中,中国的封建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城市的商业功能未能有如此强大的发展,只是因人口和管辖区域的增加而增设行政区域,所以城市人口比例没有太大提高。这一发展的滞后使得中国迟迟无法从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最终落后于西方。
——《中国经济增长与古代城市发展》
问题:根据史料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16分)及逐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0分)。
14.罗马帝国时期,从公民法走向万民法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颁布 B.阿奎里亚法确立
C.《卡拉卡拉敕令》颁行 D.《查士丁尼法典》实施
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根本原因是
A.政治的腐败 B.人民的反抗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
某生为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搜集了美国在法国设立银行、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等资料作为重要论据。据此推断,该研究性课题的题目最可能是(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抗战期间,王明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其错误的实质是( )
A.否认中共关于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
B.抹煞国共两党的阶级区别和原则分歧
C.属于放弃领导权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
D.属于冒险主义的“左”倾机会主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