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62年,日本学者汤浅光朝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近代科学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从16世纪至20世纪,世界科学中心发生了5次大的变迁,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转移周期大约为80年,科学史界称为“汤浅现象”。
材料二: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鸿,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柞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材料三:1917年蔡元培演讲宗教信仰,演说词发表于《中华新报》,其中提出科学无法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只能靠哲学解决。当时在日留学的许崇清发文反驳:“方今自然科学界关于时空(即宇与宙)之研究,则有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之‘相对性原理’”,然后他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就此成为中国介绍狭义相对论第一人。1920年蔡元培对爱因斯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22. 19世纪的一则名人讣告这样评价他的某项成果:“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的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是( )
A.牛顿 B.瓦特 C.西门子 D.爱迪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不具备改变世界统治秩序的能力 B.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
C.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 D.反战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瘟疫后,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民众发泄怨气的对象,将军职务被罢免,并被判处巨额罚款。但是雅典人不久后又选举他为将军,并且把国家事务交托给他处理。这一现象说明雅典( )
A. 平民权力至上 B. 民主制度达到高峰 C. 实行轮番而治 D. 采用直接民主方式
“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是指( )。
A.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3.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12分)(要求:主题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
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
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由此可知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的作用衰退
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逐渐打破
5.在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应是
A.分散相权,加强中央集权 B.以后历朝基本沿袭的政治制度
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图l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B.中国人民的探索抗争
C.中国近代化步履艰难 D.旧民主主义革命悲歌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次巨变”是指
A.由闭关到开放 B.由专制到共和 C.由落后到富强 D.由愚昧到科学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项目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数量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原因有 ( )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 ②发展农业的需求
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 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