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月,雅尔塔,尤索波夫官:“当我说我们把斯大林元帅的健康视为我们大家的希望和心中最珍贵之物时,这丝毫没有夸大,也决非词藻华丽的恭维。历史上有过许多征服者,但其中极少政治家,大多数都在战后的纷扰中丢掉了胜利果实。……发现自己与这样一位不仅在苏联闻名而且誉满全世界的伟人保有友好和亲密的关系,使我走在这个世界上勇气和希望倍增。”
——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对丘吉尔为斯大林祝酒词进行解读。
材料 苏俄和平共处思想的提出与苏俄国力变化、国际政治环境息息相关,1920年初,最终形成了较完整的和平共处外交战略思想。1918年以来,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形成的事实上共存局面,是列宁认识到尽管苏联与帝国主义形同水火,但却不得不利用已经造成的“均势”状态维持苏俄这一革命阵地。列宁认为,苏俄“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利用经济手段同样可以实现革命目的,截止1925年,苏俄企业中有91份租让合同生效,企业获得外资计3200万卢布。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整个30年代。苏俄(联)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先是倡导“集体安全”,又对德、日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以退让求生存,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发展成为指导苏联外交战略的纲领性思想。
——摘编自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
材料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其中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至1796年在位)。她上台处于俄国农奴制经济初步瓦解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对内政策方面,大力强化专制制度、中央集权制和贵族特权,稳定国内局势,力图加强贵族官僚的国家机器,扩大贵族特权,维护和发展农奴制,颁布一系列法令,加强了贵族在各地的权力;在被征服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强制的俄罗斯化政策。维护农奴主利益,并且她将农奴制度发展到顶点。在国家以农奴制为统治基础的时候,又明智地宣布工商业自由,取消对贸易的限制,鼓励向国外出口俄国的农副产品。称自己统治为“开明专制”(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国实行“开明专制”,既是受欧洲宫廷的政治风气影响,也是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推动所致)。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的工商业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俄国的手工工场的开工数目从1762年的984家增加到1796年的3161家。俄国的生铁产量从1760年的6万吨增加到1800年的16万吨。在对外政策方面,为实现其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对土耳其发动了两次战争,打通了黑海口,完成了彼得大帝始终没有完成的心愿。侵占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同瑞典进行了战争,伙同普鲁士、奥地利3次瓜分波兰。侵占了周边领土,使俄国版图由此扩大了67万平方千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力图组织反法联盟,积极参与欧洲君主国镇压法国大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开创了干涉欧洲革命的先例,使俄国成为欧洲宪兵。
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
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积贫局面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没有搞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
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从世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右图)可以看出( )
A.俄国交通运输业落后
B.俄国内河航运发达
C.俄国帆船制造业发达
D.俄国劳动人民任劳任怨
国民党主席连战说:“我们是一家人”、“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材料表明( )
①国民党接受“九二共识” ②国民党维护民族大义
③国民党主张“睦邻友好” ④国民党反对“台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
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