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801年2月,奥地利被迫与法军缔结“留尼维尔和约”,退出了反法同盟;1802年3月,英国不得不与法国讲和,承认法国在欧洲占领的领土。这表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A.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主要目的是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使英法争夺以法国最后获胜告终 D.具有革命性、争霸性等特点
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我国古代各王朝都利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了管辖。阅读以下材料:(20分)
请回答:(请注意三个材料的顺序)
(1)结合材料一说明山东省为什么又称“齐鲁大地”?(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哪一朝代对山东省的管辖?(4分)从中看出它们各自采取了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3分)在这种制度下,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3分)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4分)
晚唐时期长江沿岸的窃贼活动非常猖獗。据史料记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这反映出 ( )
①晚唐时期集市在江淮地区出现 ②唐代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完全被打破
③集市交易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关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家族血缘关系 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李鸿章评价轮船招商局:“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 )
A.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改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格局 D.打破了列强对中国水运的控制
《世界史·现代卷》指出:“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是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