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四: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摘自《江宁府志》
请回答:
中英《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一规定主要破坏了中国的哪项主权
A 司法主权 B 关贸主权
C 军事主权 D 领土主权
6、嘉靖年间,担任户部主事的福建人柯维麒,为了能集中精力修撰《宋史新编》,决心以史学前辈司马迁为榜样,摒除男女之欲,拋弃床笫之欢,自愿割除了自己的生殖器官。材料表明( )
A、儒家思想长期压制人性解放 B、书生的呆板机械化和腐朽思想
C、受宋明理学影响,读书人以安心读书为重 D、追求知识的高尚与行动的无知
26.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 )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相关组织产生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
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下图是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展示的蒙学读物,上面有汉字和韩语。它反映了历史上的韩国( )
A.深受中国生活习俗影响 B.大量将特产输入中国
C.引入印刷术,教授中国文化 D.与当时的中国外交往来频繁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 ②鼓吹人性解放 ③主张“主权在民” ④推崇浪漫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为了适应
①版图的扩展 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 ④封建主统治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
( )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推行不结盟政策
30.晚清时期,学部拟实行大学南北两大部分区计划,然而遗憾的是,并未实现。这一时期的三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皆在北方。这主要是因为
A.高等教育行政上的中央集权 B.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
C.有限的办学经费收益最大化 D.大学教育的改革相对滞后
通过学习苏联的历史,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可能是
A.社会主义革命是目前最先进的最具生命力的社会革命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C.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证明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失败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处一个世界,应当和平共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