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在社会生产力和基本社会制度两方面都有直接而丰富的成果。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 . 文艺复兴 B . 宗教改革 C . 经典力学 D . 进化论
民国初年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规定拨存公债券2000万元作为基金,对棉纺织业,毛纺织业、制铁业制丝业等六类新办企业给予三年保息,还颁布了《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减少了企业的注册费,这反映了 (       )
A . 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创办企业 B . 中国轻工业占工业比重较小 C . 民族工业发展困难基本消除 D .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 机械特色不同 B . 通讯工具不同 C . 主要动力不同 D . 交通工具不同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 .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 .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 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据钱乘旦等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记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1859~1941)在位20多年,却从来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威廉二世曾说:“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的决议。”这反映出(   )
A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尚未确立 B . 德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C . 普鲁士未占据帝国统治地位 D . 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某教材在“世界高科技”与“中国科技成就”两课内容中均有关于“神舟5号”的描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

A . 中国航天技术特殊,独树一帜 B . 中国已成为世界科技与经济大国 C . 中国航天技术超过了欧洲和美国 D . 中国航天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流行词汇是比文献更响亮的证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中,18世纪上半叶的流行词汇是(   )
A . 理性 B . 新教 C . 垄断 D . 罢工
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 .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 . 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 . 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 . 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

时间

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

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

世官制

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

举荐、军功授爵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代

公元前202—一公元220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220—581

九品中正制

隋——清

581—1912

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 (1)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进入19世纪后发展迅速,1802年有52家,1809年有64家,1830年有99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电力广泛应用 B . 蒸汽动力推广 C . 铁路时代到来 D . 新航路的开辟
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
A . 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 . 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 . 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 . 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本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风云人物。因为他们都处在新旧交替时代,所以,他们的行为既有新时代的特征,又体现出浓重旧时代特色。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           列举与他们相关的战役(各举一例)

(2)           他们建立政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           当他们取得政权后,都面临着什么样的共同任务?为完成任务他们各自采取了哪些政策?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对加尔文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再现人文主义精神一面

C.否定对教皇的盲从                     D.肯定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16.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 总统    B. 内阁    C. 议会    D. 全体国民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所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1971~1976年全国中等技术学校情况

对上解读正确的是
A. “文革”刺激了职业教育的兴起
B. 职业学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C. “文革”后期职业教育有所发展
D. 职业教育中的政治倾向感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