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四大帝国瓦解,同时促成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出现。属于一战后出现的新兴民族国家是(    )

A . 捷克斯洛伐克 B . 保加利亚 C . 罗马尼亚 D . 波兰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 . 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C . 联合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D . 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公司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

①商品种类增多     ②贸易范围扩大  ③贸易中心转移  ④经营方式转变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④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未庄的人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材料反映了(   )
A . 辛亥革命具有局限性 B . 旧官僚依旧是政府官员 C . 剪发辫是革命的象征 D . 革命对未庄未产生影响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某个历史时期内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对以下两幅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两幅图体现的贸易观没有本质的区别 B . “丝绸之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C . 世界殖民和贸易不利于世界市场发展 D .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核心是贸易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这里纪念的是(  )
A . 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 . 开启美洲历史的新篇章 C .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殖产兴业”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③废除天皇制    ④推行“文明开化”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图是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示的爱因斯坦蜡像,背景为他提出的“E=mc²”公式。人们展示他的蜡像

主要是由于他:(    )


A . 解释了光电效应 B .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 . 发明了互联网技术 D .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1912年,高尔基在致孙中山的信中写到:“我们,俄国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高尔基希望“争取到你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的目标就是(    )
A . 摆脱压迫,取得民族独立 B . 击退外国干涉,保卫新生政权 C . 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政权 D .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退出一战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 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 . 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 . 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 . 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欧、美、日等国进口关税税率也基本提升到52%。

——以上材料摘自《贸易战争》

材料二 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

材料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据新华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是什么?效果如何?
  3. (3) 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说明你的理由。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
A . 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 .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C . 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 . 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为经典力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以下各项对这一时期外交形势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改变了东西方国家间的外交格局

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在区域合作组织中发挥主导作用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A.各有特色       B.扬中抑西       C.扬西抑中       D.无法相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 民族党派组织          B.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C.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D.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组织

20世纪初,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高的美、德两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是4.8%和4.2%;而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较低的英法两国,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是1.4%和3.3%。这说明,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A.加剧了西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B.不利于英法两国的社会进步

C.影响了各国殖民扩张的程度                D.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有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视剧,其中出现的镜头,你认为那一个不符合史实       

       A.一位革命党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利

       B.人部分农村在丈量田亩,实施“平均地权”纲领

       C.茶馆饭店有人传阅《民报》

       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

20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             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             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