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
A .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 . 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 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过渡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
A . 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B . 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C . 普及科学知识 D . 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
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   )
A . 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 B . 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 C . 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 D .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 .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5年,清政府学务处选派7人出国留学学农。这是首次官派出国学农。甲午战后,政府对此日渐重视和鼓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政府规定:“学生有愿赴日本农务学堂学习,学成领有凭照者,视其学业等差,分别奖给官职。赴欧洲、美洲农务学堂者,路远日久,给奖较优。自备资斧者,又加优焉,令其充各省农务局办事人员。”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上谕:“其外洋农学诸书,并著各学堂广为编译,以资肄习”,并令“各省州县皆立农务学堂”。1901年,为统一学制,加强对农业学堂的管理,清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农业教育的规章制度。另开设了农业教员讲习所,在通商口岸和出产丝茶的省份设茶务学堂和蚕丝学堂等。清政府还倡导组织农会,颁布了《农会简明章程》。在政府的倡导下,各地陆续设立了农事试验场。随着新政时期农业改革的展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垦公司也出现了。这些企业大部分直接效仿西方企业,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活动,有的还应用近代农业机械开荒辟地。所有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迈进。

——摘编自钱堂容《浅谈清末的农业改革》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末农业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据统计,1979〜1988年,中国新建2个民族自治州、51个民族自治县,到2005年,自治县已增加到120个。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补充形式,在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新建了1173个民族乡。材料反映出少数民族(   )

A . 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B . 自治程度不平等 C . 自治形式更加丰富 D . 自治模式有差异
1600年,不列颠驻威尼斯(今意大利城市)大使写道:“就贸易而言,这里的衰落已相当明显,不出二十年,此城将完全崩溃。”以下关于威尼斯商业地位衰落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完全断绝 B . “三角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 C . 新航路开辟促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 D . 日本与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内陆
明英宗时,首辅李贤以善于进言和敢言著称,但考之史实,特别是从他自己所著的《天顺日录》中可以看出,李贤之所言大都不是主动地进言,而是皇上有所询问则言之,即使有所进谏,亦是帝意所属。这反映出明代 (    )
A . 内阁不具有合法性 B . 阁臣对皇权的依附性 C . 中央行政效率低下 D . 官僚政治集团的腐朽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A .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 .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 .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 D .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实际上(  )
A . 把人们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B .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 C .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 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    )
A . 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 B . 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 C . 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 D . 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
以下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诗词节选,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③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 . ③①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②④①

16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公车上书中所强调的立国自强的根本大计是( 

    A.师夷长技    B.变法维新      C.救亡图存 D.保种保教

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

空间的本质属性。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

际物理年(右图是国际物理年标识)。这一物理学理论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电磁感应理论

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材料反映出这场经济危机

A.爆发十分突然                     B.波及地域广阔

C.破坏性非常强                     D.导致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15、恩格斯说:“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那里,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人、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反映出那时的公民社会是:(   

A、平等社会   B、民主社会  C、等级社会  D、专制社会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据统计,鸦片战争结束时,外国在华洋行总共不到40家,到1892年已有579家,其中实力雄厚者,如英国的怡和洋行,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总资产达白银800万两以上。洋行的不断增多意味着

A.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根本无法成功

C.外国侵略致使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       D.列强资本输出不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