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地写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

A . 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 .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 . 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 . 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人张藉的这首诗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繁忙景象。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后 B . 隋唐时期 C . 安史之乱后 D . 秦朝建立后
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动物的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迮为十二生肖:鼠、牛、虎、兔……等。下面对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关系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促进了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B . 畜牧业是农业的基础 C . 有利于安排农事,发展生产 D . 家禽饲养,自成体系
北魏时期著名叙事诗《木兰诗》中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同一人,但又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种现象反映出(   )
A . 诗人用词混乱,指代不清 B . 北魏时期民族交融加强 C . 北魏政府有大量汉族官僚 D . 北魏已经统一黄河流域
下表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  )

海 报

主讲人:×××教授

主题: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地点:学术报告厅

时间:2013年6月21日下午

A . 第三产业的兴起 B . “福利国家”的探讨 C . “新经济”的出现 D . 自由主义的发展
西周时,家臣是协助卿大夫处理家事的私臣,所谓“家臣不敢知国”;春秋时期,家臣的选任日益看重才能,异姓家臣多有出现,并开始参与家主的政治、军事等事务,甚至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春秋时期( )
A . 王室势力不断衰落 B .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C . 官僚政治逐渐孕育 D . 卿大夫阶层已没落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②地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③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世纪30年代时,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纷纷前往苏联进行参观,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现在只有苏俄值得一看。别国,连美国在内,都是束手无策,唯独苏俄一往直前"。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经济危机 B . 资本主义制度比苏联的制度落后 C . 苏联市场经济体制赢得极大优势 D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这种观点(    )

A . 体现了狭隘的民族情绪 B . 充分肯定了新文化运动 C . 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 .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就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者们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观点。下列观点中与众不同的是

A . 对待自然就要像审讯女巫,要用技术发明折磨她,逼她为改进人类的生活服务。 B . 在一个土壤、水、植物和动物组成的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互相依赖。 C . 地球是聪明的人工规划的对象,是个听命于机械运动的死球。 D . 我来到世上就是要让大自然及其儿女供人类使用,使它们成为人类的奴隶。
希腊城邦公民是指(   )

A . 全体成年国民 B . 妇女、奴隶 C . 有公民身份的成年男性 D . 外邦移民
美国人亨特夫在1852年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今天,我陪同夫人、新加坡约翰斯顿公司的瑞德、旗 昌洋行的奥恩以及吉布-利文斯顿洋行的吉布参观了广州城的五仙观,观赏了五羊石。”据这段记载可知   (     )
A . 政府还未认清列强侵华本质 B . 不平等条约客观上促进文化交流 C . 说明清政府放开了外贸限制 D . 列强已经获取了在华永久居住权

 右图为“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维护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上

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①伽利略②玻尔③普朗克④爱因斯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④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16世纪初,西班牙的一位家庭主妇抱怨说“过去一个月的生活费就五个银币,现在十个银币还不够。”这反映了西班牙出现了(    

A.商业危机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经济危机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

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

17、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B.上海 C.广州  D.南京

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法(  )
A. 重在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受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D. 维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