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图为1942年宋氏三姐妹参加重庆市民献机报国仪式。1941年,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向全国推广“一元献机运动”。张治中给全国国民兵团第一次献机仪式写下如此标语:“立体战争.空军第一.愿我同胞.献机救国。”这一运动反映出(   )

A . 国民政府尝试动员民众力量巩固国防 B . 国民政府开始认识到空军的重要性 C . 国民政府借献机运动搜刮民财 D . 中国空军摆脱对美苏军事机援助的依赖
17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才得到重大的发展,最主要原因是(    )

A .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B . 新航路开辟后促使各国统治阶层开始重视教育 C . 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
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

A . 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 . 体现皇权独尊地位 C . 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 . 震慑分裂势力
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 . “和平统一”方针 B . “一个中国”原则 C . “政治协商”制度 D . “一国两制”构想
17-18世纪被誉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下对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领导了革命 B . 来克星顿枪声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 C . 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法国大革命爆发 D . 三国革命都结束了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 . 为了服务于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 . 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 . 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到1950年中期,中国拥有的227所高等院校中,有138所属于公立,65所属于私立,24所属于外国宗教机构。这种现象表现,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是(  )
A . 实现国有化 B . 加快普及步伐 C . 打破发展的不均 D . 实行统一管理
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    )
A . 揭示了工业革命早期工人的处境 B . 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到严重挑战 C . 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 D .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  )
A . 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 . 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 . 学者主张“心性空谈” D . 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聚成人们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民战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 较早对这种意识提出质疑的是

A . 孟子 B . 董仲舒 C . 黄宗羲 D . 孙中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2. (2) 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表为1949年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的倾向性统计表,这主要反映出

A美国对蒋介石逐渐丧失信心

B解放战争胜利开展

C意识形态影响报道的客观性

D美国放弃扶蒋反共

清朝嘉庆年间,两湖地区的桂东县:生齿日繁,谋生者众,深山高陵种植杂粮,几无隙地。祁阳县则是柴木日系”“柴价视昔而贵。这表明当时

A社会农业生产能力出现倒退

B恶性垦殖引发市场柴价上涨

C生产压力增大引发人地矛盾

D人口增长加剧山区过度开发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三毛流浪记》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

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古希腊历史学家13.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214 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8,参议院表 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          

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オ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问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巴黎协定》的有力支持体现了法国政府的全球主义立场,但极右翼政党利用了民众的心理,在竞选纲领中宣扬“法国人优先”的主张;默克尔也是全球主义的拥护者,但2018年带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德国选择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大增。这些现象反映出
A. 国际社会对全球化普遍充满忧虑
B. 全球化进程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C. 欧洲放弃了自由贸易的传统政策
D. 全球化受到原主要推动者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