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
A . 人民主权 B . 小国寡民 C . 人人平等 D . 社会契约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 .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
A . 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 .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D .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以紧急法令宣布改革币制,施行法币政策。至全面抗战前夕,收兑民间银币银物计白银3亿多盎司,并由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统制了外汇买卖业务。币制改革的施行(    )
A . 有利于集中财力以应抗战之需 B . 促使民族工业黄金时代到来 C . 构筑抗战胜利的坚实物质基础 D . 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的出现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这主要是因为(   )

A . 美洲的发现 B . 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 C . 殖民扩张的开始 D . 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汉代“斑马式”的组织是(   )
A . 郡国并行制度 B . 中外朝制度 C . 行省制 D . 郡县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六条问事”,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模仿隋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御史台本部,处理台内日常事务)、殿院(在宫廷举行重大仪式时纠察礼仪)和察院(主管弹劾百官),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

——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色》

材料二: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据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材料三:政治制度,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它不可能在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

  1. (1) 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趋势。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防止权力滥用的?

  3. (3)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全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在权力监督方面与古代中国相比有何进步性。

“其时(明成祖时期)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论其性质,当时的内阁是(   )
A . 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 . 宰相共同议定大政的场所 C . 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D . 皇帝监察百官的中枢机构
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并形成科学体系的标志是(  )
A . 党的十二大 B . 党的十三大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D . 党的十五大
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年产量达到27万吨。但自1934年后产量不断下降。1947年仅为16万吨,1948年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综合分析上述材料,1934年后,启新洋灰公司经营艰难每况愈下的外部原因有(    )

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产品竞争能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强制掠夺

③日本侵略者野蛮的经济掠夺

④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⑤国民政府发动内战,经济环境恶化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③④ D . ④⑤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说明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 .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 . 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 . 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 . 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上海,今日中国经济中心,世界大都市之一,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她的近代历史是近代中国屈辱与抗争的缩影。

⑴上海是一座饱经风霜的城市。请列举近代史上上海遭受列强侵略的史实两例。

⑵上海又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列举20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成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名称及其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主要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她像西太平洋海岸的一颗明珠,具有“东方明珠”之美誉,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⑶上海是新中国重要的外交舞台。有人说,中美关系新的一页是在上海揭开的。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

19964月,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上海建立“上海五国机制”。20016月,该机制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这一组织反映了怎样的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模式?该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有何重要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向人民征税或借债;任何人如未被指出其具体罪状,不得加以逮捕;任何人如无法庭判决,不得被剥夺财产;不可让士兵强占民房;在和平时期不能用军事法对公民进行审判。 

                                                                            ――《权利请愿书》

材料二  历数国王即位以来的弊政:强制性借款,未经议会同意征税,出售专场权,对议员们的非法传讯、罚款和监禁,强行解散四届议会以及无议会的个人独裁,等等;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要求国王只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                                 ――《大抗议书》

材料三  读下面两幅图片:

图一: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图二:护国主克伦威尔驱散议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权利请愿书》主要是了限制国王的哪一项权力?为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抗议书》与《权利请愿书》相比提出了哪些新要求?(2分)

3)结合材料三的史实,谈谈你对民主进程的看法。(4分)

. 因为缺乏必要的交通保障,所以分封制成为西周的可能选择。照此逻辑,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A.秦朝修建驰道使郡县制的存续成为可能

B.隋朝大一统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C.唐朝政通人和促成了经济文化的大繁荣

D.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学术风气很沉闷

24、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 福利国家   ③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说的是(    

A.相对论的提出                         B.量子论的提出

C.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D.万有引力定律

201111月滨州期中9题)“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统一后的德国为()
   A
、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制君主国家
   C
、总统共和制国家 D、君主专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