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A . 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B . 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C . 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D . 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侵略权益。下列条款按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②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③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④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

A . ③②①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②③④① D . ②③①④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 . 法家、道家、儒家 B . 道家、儒家、法家 C . 墨家、法家、道家 D . 儒家、法家、墨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与宗法制。这两种制度的特点分别是(    )
A . 任人唯亲 B . 任人唯贤 C . 等级森严 D . 血缘关系维系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 . 中央集权 B . 削弱相权 C . 君主专制 D . 重农抑商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的“政策筑梦”是指(   )
A . 北伐、西征相继失败 B . 清军镇压 C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D . 天京变乱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三国的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其他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除出境。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材料二:1951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等48个战胜国将中国排除在外,与日本私下达成了《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以南的南西群岛(包括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所确定的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挟带其中。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钓鱼岛所属关系的看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日媾和的原因及和约签订的影响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 . 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开始发生转变 C . 知识经济的兴起 D . 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下列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①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②推动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平等竞争

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

④标志着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 .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孟子》记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森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由此可知,孟子主张(   )
A . 人性本善 B . 舍生取义 C . 以德服人 D . 重民养民
民主革命是世界近代各国政治变迁的主要形式,而各国因为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性质等方面的不同,民主革命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特殊的。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三: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四: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指出英国革命胜利的标志以及革命后建立的政体。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确定这种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带来怎样的影响?
  4. (4) 据材料四,指出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的双重(积极、消极)影响。基于邦联制的影响,美国此后如何应对?
唐代皇帝对要官子弟任职多有限制,尤其是很多诏令都对宰相子弟进行严格限制,如谏官回避和翰林学士的任职限制主要是针对宰相子弟,选士回避中也将宰相子弟列为主要限制对象。唐朝的这一做法(   )
A . 提高了庶族官员的地位 B .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 否定了宰相参与中枢 D . 旨在维护君主的权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哈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十月革命的重要领导人,曾被列宁称为“党的最宝贵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次尝试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把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他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材料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共十四大报告》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体现出来的布哈林经济观点。苏俄曾实行与布哈林经济观点相似的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理沦有何发展?(6)

  (2)材料二表明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重大突破?突破有什么必要性?(5)

  (3)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以上两则材料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中国人对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礼仪制

读右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朝的商业(  )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发达
  ②有明显的地域性专业生产分工
  ③黄淮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繁荣
  ④农业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陶片放逐法(亦称贝壳放逐法)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人民的监督          B直接民主制        C民主的局限性        C反对民主的敌人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A.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    D.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面对国际上的复杂情况,同志及时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当时的国际形势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B. 国际格局走向多元化
C. 苏东剧变两极解体
D. 第三世界崛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