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死亡和衰落。”对于近代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 .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 . 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C . 资产阶级发起“实业救国” D .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的挤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浅析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更重要的是这一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也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摘编自《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这场新的革命,是在过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与基本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简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革命”在经济体制方面实现的根本性变革。
法家将君主的治国比喻为驾车:“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法家治国思想追求(    )
A . 君民一心,同舟共济 B .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C . 君权至上,驭臣有术 D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哪位皇帝采纳了谁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

A . 汉高祖董仲舒 B . 汉高祖韩非子 C . 汉武帝董仲舒 D . 汉武帝韩非子
关于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19世纪早期相比,主要区别在(   )
A . 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 . 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 C . 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国家 D .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打死父亲》是20世纪50年代英国“愤怒的青年”代表作家约翰·韦恩的一部力作。这一触目惊心、骇人听闻的书名不仅揭示了父与子之间的冲突,而且表现了青年一代与传统、权威、规范等价值标准决裂的态度。从创作的手法看,它属于(    )
A . 古典主义 B . 现代主义 C . 浪漫主义 D . 现实主义
北宋规定,无论是典卖还是绝卖,均需订立买卖合同,合同为一式四份,“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付商税院,一留本县”。至南宋时改为一式两份,即“在法,典田宅者,皆为合同契,钱、业主各收其一,此天下所通行,常人所共晓。”此材料说明宋代(  )

A . 土地契约制度已比较完善 B . 自耕农的数量增多 C . 政府对土地控制完全放开 D . 庄园经济迅速发展
中国商办企业最早出现于1865年前后,集中在外贸服务工业、出口加工工业、进口替代工业等行业领域,分布地域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
A . 生产技术水平普遍较高 B . 成为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组成部分 C . 在民族工业中占据主导 D .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从文艺复兴看新文化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2. (2) 材料二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的演进,请各举一事例说明。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差异?概括“外来文明资源”主要有哪些内容?
“幽州”是古代地名,右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 秦代 B . 汉代 C . 唐代 D . 宋代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两国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也不乏分歧与争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坎坷历程,其前景同样充满希望与曲折。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下列人物哪一位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关税率(单位:%

国家

1 926

1 93 1

英国

4

10O

法国

1 2

38O

德国

1 2

40.7

美国

20

53O

日本

1 6

24O

表格中关税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放任政策的延续    B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C.国际贸易体系的混乱    D.大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的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熟悉的。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材料一中,伯利克里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有哪些?据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公民”掌权,雅典创造出了哪些民主运作方式?

材料二  罗马在其政治原则方面最伟大的建树是认真地制定法典。罗马法提供了对于帝国任何地区的公民都适用的普遍法律系统,这便利了商业的发展。罗马的法学家们仔细地构筑了通用的法律准则……这为特殊的民事和刑事案件提供了统一的标准,这是历史上最普遍适用的法律系统之一。

罗马法律主要集中于保护私人财产和家庭稳定。它也保存了一些重要的法律概念。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罗马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来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3)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的影响。

4)综合上述内容,说明“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在政治建树上的主要体现。

唐太宗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此他(   

A.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                   B.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C.在周边设置羁縻府州                   D.示存异方之教

44.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B.为即将到来的英国革命做了直接的思想准备

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D.激励着亚洲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   

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    够为左邻右舍服务。是指(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

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A.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B. 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 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