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年代 | 1838—1842年 | 1843-1847年 |
英语制造品输华值 | 882,495 | 2,090,406 |
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早期和中期,英国历险小说多记叙海上历险和贸易,以及对土人的教化,宣扬坚强勇敢、虔诚守信等品格。如《珊瑚岛》》记载三位英国少年凭借其勇敢、智慧和现代文明,逐渐将物产丰富的南太平洋诸岛变为乐园,同时努力传播福音,开化南太平洋诸岛土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历险小说大多记载英军各级军官们如何从殖民战争和与土著国王的交易中发了大财,如在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查理·马里亚特指出打仗比做生意赚钱更快,而其漂亮富有的妹妹则公开宣称只嫁男子汉。受这些小说的影响,思想家罗斯金宣称:“英格兰的命运就在于统治。她将把爱和光荣的火焰带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因此英国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从最遥远的地方为自己获取殖民地”。
——据陈兵《帝国意识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险小说的繁荣》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叙述,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阐释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材料一:所谓民本思想,就是重视、承认民众在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进步性。回首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史,大凡民本思想独树一帜的时候,就会出现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大凡民本思想偃旗息鼓的时候,便是政治黑暗、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如火如荼的时候:民本思想不但没有撼动专制政治, 反而加固了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实现对全民的统治,就必须建立严密的等级制。君本民末是实实在在的,民贵君贱则是虚幻缥缈的。
——摘编自徐靖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等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到辛亥革命时期,则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在“民有”方面,是指四万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民治” 方面,是指人民理应拥有四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 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孙中山说:“共和国家,重在民治。民之自治,基于自觉,欲民之自觉,不可无启导诱掖之方。”在“民享”方面,是指人民享有作为国家主人的自由平等的一切权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苏格拉底说:“普罗泰格拉在整个希腊招收学生40年,腐蚀他们,学生离开他的时候比刚来的时候还要坏,这确实令人难以置信。”苏格拉底主要是批评普罗泰格拉
A.否定神旨
B.忽视道德
C.善于诡辩
D.轻视教育
(2020·山东省高三一模)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
A.宗教改革的成效 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天主教会的腐朽 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
A . 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 B . 自然经济到商品经齐
C . 男耕女织到大机器生产 D . 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
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相关的政府政策因素是( )
A.洋务派大力兴办民用工业 B.大借外债发展工商业
C.改革财政,设立农工商总局 D.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拉开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的是张弼士1892年在烟台创办的“张裕酿酒公司”,2010年7月10日,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展出了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所获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右图)。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 )
A.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果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D.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8. 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人们生活中开始常用“佃客”、“典计”、“衣食客”等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农业生产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战乱使大量人口失去土地
C.租佃关系在农村普及 D.自耕农经济开始逐步走向解体
15.为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某历史学习小组选取了以下四个重要话题,按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③“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④厂长(经理)负责制开始推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