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答案: 变化: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化大生产;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制。
不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独立自主;以生产资料私(公)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走上工业化道路;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成为阻碍苏联改革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