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   )
A . 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 B . 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 . 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 D . 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
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国教是(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东正教 D . 伊斯兰教
中国历代名商巨贾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彰显出高超的经商智慧,逐步形成独特的经商理论和技巧。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预测把握市场,用人所长,掌握时机的是(    )

A . 富而好礼,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 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C . 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 D . 陶朱公“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侨州郡县设立的主要影响是(   )

A . 促进了长江流城的开发 B . 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 C . 实现了北人还乡的愿望 D . 维护了江南士族的特权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

A . 江南开发 B . 民族交融 C . 政权并立 D . 南北统一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改革开放前,在“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口号下建立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缓解了香港同胞用水之急。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助力深圳,谱写了一曲“港同深比翼齐飞,深同港共同转型”的赞歌。这体现出(   )
A . “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 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发挥了优越性 C . 港深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D . 香港回归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牛顿的宇宙理论如此完善和令人信服,以至于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科学领域。他的成功让人们感到,理性分析对人类行为和制度同样有效。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 . 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B . 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 . 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 D . 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在厦门曾经流传着这么一副对联:“厦门金门门对门,大炮小炮炮轰炮。”对联中的局面直到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出台才结束。关于这部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 . 标志着我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 . 结束了海峡两岸长期的对峙状态 D . 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凡尔赛体系产生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
A . 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B . 确认了一些民族独立国家 C . 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 . 惩罚了战败国
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最消极的后果是(    )
A . 社会所有制的私有化倾向严重 B . 自由化倾向改变了社会性质 C . 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 . 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民族问题尖锐

25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上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来势迅猛      B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C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力强      D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破坏了工业生产

李军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是“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巴黎公社革命                       B.俄国1905年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   

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代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科举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自科举制建立以来,世人多有评论。有人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由此可知,此评论(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正确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没有错误

194581512时,日本广播电台传出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中华民族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完全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敌后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全民族团结抗战            D.美苏等盟国的大力支持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 (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A.放弃了变法维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
A. 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 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 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
D. 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

年份

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784~1786年

43.6

82.2

1814~1816年

51.6

83.6

1834~1836年

67.8

91.1



A. 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C. 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 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