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 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

A . 孝悌之义 B . 仁者爱人 C . 为政以德 D . 等级秩序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
A . 道家 B . 儒家 C . 墨家 D . 法家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 . 精耕细作 B .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C .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 自给自足
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张是(        )
A . “离经叛道” B . “存天理,灭人欲” C . “经世致用 D . “天下为主,君为客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 . 地主阶级改革派 B .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两汉时期皇帝曾把外戚作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依靠,如西汉初期的吕后家族,中期的霍光,后期的王莽、王凤。但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附马却有意选寒微之家。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B . 使外戚由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C . 与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有关 D . 杜绝了外戚与朝廷官员的勾结
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自立为王,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   )
A . 中央集权走向衰落 B . 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 C . 诸侯霸权交替频繁 D . 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
某作家的小说可当得起“诡异”二字,一个故事到他笔下,总有一番折腾,他像害怕孤独、恐惧、平庸一样的逃离所谓客观的描写,情结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他是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下列作品和该作家风格一致的是(    )

A . B . C . D .
华盛顿在当选为总统后,努力改善同英国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
A . 在北美大陆扩张领土 B . 保证国家和平 C . 防止印第安人进攻 D . 推进西进运动
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
A .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 唐朝设置节度使 D . 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 .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 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C .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 通过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中华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是一种国粹,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强调武技与武德同时修炼,《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习武者要具备“七德”:“止戈为武……夫武 ,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 ”这说明中华武术(   )
A . 内涵偏重武德 B . 技击水平领先 C . 蕴含家国情怀 D . 群众基础深厚
《孔子改制考》为维新派找到了变法革新的依据,同时也遭到守旧者的猛烈攻击。张之洞因康有为倡言“孔子改制”而一改先前对康有为的支持,王先谦、叶德辉等人更是对此书大加攻击。这说明《孔子改制考》(   )
A .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B . 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C . 宣扬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D . 触及守旧势力的经济利益
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
A . 男耕女织 B . 夫妻恩爱 C . 农业重要 D . 生活富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图A,图B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据学者研究发现,汉文帝时期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这样的变化(    )
A . 体现了察举制的形成完善 B . 标志着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C . 有利于贵族垄断人才选拔 D . 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

下表为《淮南子·时则训》中的相关记载。这从侧面反映出汉代

A科技服务农业的特点                                B已探索出二十四节气

C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D生态环保意识较强

14.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工厂手工业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意大利的统一运动

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取得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银河型计算机诞生   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
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材料一:“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据此可以获悉的正确信息是
A. 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
B. 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
C. 后来皆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
D. 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