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2009年,受国人普遍关注的嘉仕德拍卖行所拍兽首,是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在一次战争中流失的文物。这一战争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
A . 罗马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 . 贵族的利益不再受法律保护 C . 罗马法学体系达的完善和成熟 D . 平民取得了罗马法的制定权
明人吴讷说:“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另有诗云:“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反映出(   )
A . 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B . 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C . 国家统一推动了科举制发展 D .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 . 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 . 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 .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 . 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

A .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 .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如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 .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 . 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 .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 . 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C .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 . 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 . 已全面发动 B .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C .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 国家政治体制的倒退
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

年份

铁砂产量

铁砂及生铁输出量

钢铁消费量

钢铁输入量

1931

1840279

831652

804000

557625

1932

1839212

758441

404000

430655

1933

1903466

992521

694000

525673

1934

2135031

864107

770000

617726

A . 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工业体系 B . 钢铁业发展得益于有利国际环境 C . 南京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收效甚大 D . 中国民族工业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天然文化土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革命使中国人从传统道德或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反对的是封建礼教,而非儒学所代表的基本价值。在文学革命方面,主张文学应描写人生,强调社会政治功能,这与儒家的文学思想是一致的。其主要内容都从儒学传统中吸取丰富营养。此外,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把它作为传统更新的工具,例如,五四新文化派不仅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更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过程,这与儒家的政治理想相通。

——摘编自欧阳军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

材料二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激荡下,急谋改造中国社会的五四知识分子,以儒家大同理想为价值资源,开始了其探求超越西方模式的尝试,由此而激发了社会主义热忱。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包容性。它的终极关怀——共产主义——建立方式的人间性与其大同内核,与儒家的终极关怀有契合之处。新民主主义文化用中国式的共产主义思想重组民族文化,显示出可观的成功势头。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中国现代化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革命方面的主要内容。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史的相关知识,以先进中国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商君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三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开阡陌,任所耕,不限多少。                                   ——《通典•食货志》  

材料四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商鞅的哪一改革措施?  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 6分)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国变法的作用。(8分)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  )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201011月龙岩一中高二期中31题)19295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中,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A.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C.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成功发射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生产关系有哪几次主要变革或调整?分别简析其主要作用。(15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右图是电视剧《宫》的宣传海报。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

①军机大臣跪见皇上

②康熙宣布鳌拜罪状

③皇帝起用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平定叛乱

④皇帝下令发兵出击东突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4.(12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

                 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法规一览表(部分)

类别

法规名称及颁布时间

综合性法规

商人通例、公司律(1904年);

公司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04年);

呈请专利办法(1904年):

破产律(1906年)。

奖励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1903年);

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

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

奖励棉业章程(1910年)。

    ——据蔡双全《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清末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清末新政的经济政策,“导致了资产阶级利益与专制制度的冲突越来越大。”结合史实说明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12分)

二战后,美国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但这两大金融机构在投票份额和附加条款等方面被广泛诟病。2015年12月,全球迎来了首个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投资银行,有学者称亚投行是被逼出来的另起炉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B. 旧的国际经济体系正在遭遇挑战
C.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在加剧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激化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