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 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定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材料: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 |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衣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力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 |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周恩来曾率领代表团参加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它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1954年的(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013·福建三明月考)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28.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四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3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3分)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4分)
(3)结合材料三,说一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2分)
《史记》记载,周武王分封诸侯,“……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据此判断材料所反映的西周分封的对象有( )
①功臣 ②殷商降族 ③同姓亲族 ④帝王后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放烟花的中国传统方式点燃了亚运圣火,火药武器在我国古代最早出现于( )
A.春秋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在古代中国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这里的农业生产恢复指什么
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建立正常赋税征收制度
C.重建小农经济 D.实现土地的平均分配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9:00—10:00 | 朝鲜与东学党起义 |
10:10—11:00 | 北洋海军的悲歌 |
11:10—12: 00 |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 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 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仔细观察下图(《孔子退修诗书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该图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孔子编修六经的场景②孔子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③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④孔子的思想属于守旧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