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2005年在连战先生“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就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因为南京曾经

A . 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 B . 是中华民国诞生之地 C . 是孙中山的逝世之地 D . 是同盟会的总部所在
1937年10月27日上海四行仓库战役中,租界摩登的中国女郎高叫:“13个小日本,还有一挺机关枪,从曲阜路口过来了!”守军缺粮时,各食品工厂的老板、员工及食品摊主,夜以继日赶制“抗敌饼”,趁夜送到四行仓库。据材料可知,抗战胜利的原因是(   )
A .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英法对中国的援助 C . 提高中国人民自尊心 D . 群众对抗战的支持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续资治通鉴长编》),可见 (    )
A . 宋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 B . 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 C . 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 D . 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
1915年9月,《青年杂志》问世,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它的行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杂志的创办人是(   )
A . 李大钊 B . 胡适 C . 陈独秀 D . 鲁迅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 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D . 解放思想对外开
某班同学搜集到以下历史资料:孙中山说:”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工业建设会趣旨》中指出:“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张謇指出:“借各股东资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父实业,母教育。”他们由此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A . 材料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B .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C . 材料充分,理解不正确,结论不正确 D . 材料不充分,理解正确,结论正确
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75.5%

22.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

61.4%

3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

34.8%

58.4%

6.8%

A . 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 . 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 . 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 . 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   )
A . 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B . 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 C . 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 D . 接受了西方民主理论
1941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最广大的人民是中间阶级。如果不顾及中间阶级的利益,不尊重中间阶级的参政权利,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是不可能的。此文意在(  )
A . 缓和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 B . 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反蒋 C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初步建立基层民主制度
据考古发现,南宋国都临安的城市规划异于前代。临安的城市中心为资本和商业集中地,皇宫反倒偏居一隅。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 . 专制皇权受到削弱 C . 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D . 政府鼓励发展商业
为了使信徒们不至于被异端思想所迷惑而走上怀疑上帝的道路,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教授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而天文、数学和几何学恰好就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原点。这反映了(   )
A . 近代科学的理论基础是基督教教义 B . 近代科学的建立强化了教会权威 C . 基督教神学客观推动近代科学建立 D . 宗教改革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图是某一时期的“结婚证”,从中反映了(           )

② 结婚有法可依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③“结婚证”突显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④法治完全遭到破坏

A . 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②③
下表为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实施后棉花生产情况的比较,这一结果(    )


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

总产量

单位

绝对数千英亩

指数

绝对数磅/英亩

指数

绝对数千包

指数

1932年

35891

100

173.3

100

13003

100

1933年

19383

82.2

209.4

18

13047

100.3

A . 有利于当时的缓解经济危机 B . 与农业调整的初衷相背离 C . 实现了国家干预农业的目标 D . 严重损害了农民切身利益
17—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以此限制和制约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证资产阶级的利益。下述选项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 英国国王“临朝不理政”,无权废除任何法律 B . 美国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C . 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D . 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

26.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否成熟,标志就是它的实力、对国际制度理解和参与的程度、世界对其认可程度。据此判断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宣布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B.中国与苏联建交 

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17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2)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到宋代,儒学发展成为          (2),对这一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代表人物有                              、陆九渊。(3分)

材料三   读图。

4)从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4分)

下图是上海电信局制订的改进知识分子工作计划摘录。促成该计划制订的是

●保证高级知识分子每周至少有40小时用于技术业务生产工作。

●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俄文。

●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工作。

A “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B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D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今的国际重大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6中的国际组织依据我国恢复或加入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在探究英国责任内阁制特点时,某同学摘选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其中有误的是(  )

   A.“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成,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B.“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十分之九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

   C.“内阁,一个起进口作用的扣子,而被连接和紧扣的是国家的立法和行政部分”

   D.“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容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