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

①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④导致了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04年以来,支付宝、微信支付正式运营,201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据此可知(   )
A . 信息、金融合一时代已经到来 B . 信息技术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C . 数字化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D .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动——

(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

(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久长,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国际条约集》(1917~1923年)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 (1)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
  2. (2) 引用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说明这一矛盾是如何调整的?
  3. (3) 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说明“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是否能真正得到调整。
“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
A . 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 B . 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 C . 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 D . 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1922 年中共二大将无产阶级置于“帮助”“援助”“ 扶助”等历史地位。1925年中共四大则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中国(   )
A . 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成熟 B . 总结反思大革命经验教训 C . 对社会性质做出正确判断 D . 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在任何重大社会变革中,旧的制度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但又都不为人知的影响。”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因而,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制度的渐变可能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的一种更好的路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民主化、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都有面临不同问题。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冯玉军:民主化不是国家转型的灵丹妙药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此战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
A . 服务社会主义 B . 照搬苏联经验 C . 强调意识形态 D . 脱离生产实际
190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 . 标志英国政党政治形成 B . 破坏了政府政策实施的连续性 C . 是议会政治妥协的结果 D . 推动了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完善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 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C .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D .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
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需品。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材料二: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

——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宪法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来源于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不仅美国第一代领导人制宪时受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影响,第二代领导人在巩固宪政方面也从中汲取不少养分。

    美国宪法另一个思想源泉无疑是英国思想家洛克的政治理论,他借用自然法的观念提出了天赋人权和有限政府的理论。……是在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虽然美国宪法产生于独立战争顺利之后,在早期的欧洲大陆启蒙思想和英国普通法的传统却都对他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任东来、陈伟、孙庆等编著《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材料二 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后于1787年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作为制宪会议代表的55名制宪者简况如下:

制宪会议代表概况

代表们职业

多为律师、种植园主、商人、教授、医生

个人履历

46人曾任殖民地或州议会议员,42人是大陆会议代表,28人是邦联国会议员,7人曾任总督或州长。

受教育情况

31人受过大学教育,30人是律师,2人是学院院长,3人是教授,10人当过教师,9人在外国读过书。

                                      ——引自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

材料三这部美国联邦宪法既非神授,也非在一定期限内由人类的智慧和决心写出来的最伟大作品,而是一部实际可行的文件。他被人规划来满足某些迫切的需要,并被人修改以适应意外情况。

                                                      ——引自马克斯·法仑德《设计宪法》

材料四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采用联邦制的国体,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

联邦制和三权分立都用于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在美国的体制中,不论是联邦政权还是州政权或是联邦制中某个组成部分,都不应获得全部的国家权力。……

第一届国会着手起草了《权利法案》,即宪法的前十条修正案。这些修正案不断地提醒人们,新建立的联邦政府在行使它的权力必须时时注意个人自由的保护。

                                ——引自宋鲁郑《美国宪法起草揭秘及对中国的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里士多德以来西方古代文明中自然法的观念的核心英国近代的普通法传统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订过程中还接受了哪些重要的思想和理念?

3)根据材料四中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有关内容,分析其两个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概括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订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特征?

下面不属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是,选择一项:

A.中国

B.俄罗斯

C.印度

D.英国

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发达个人之利已心;()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被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文章,认为孙中山与华盛顿相比,有过之丽无不及,理所当然也应尊为“国父”。将孙中山和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是因为他们          

①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袖            ②都推翻了封建帝制 

③都是资产阶级共和目的缔造者              ④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

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

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1954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所说的里程碑实际上指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        B.选举新的国家和政府领导人

C.确立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制定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关于唐代书法的特征,诚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所论述的:“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律、律令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盛唐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颜真卿       D.赵孟頫

1971年西方十国集团针对美国接连爆发了美元危机重新调整黄金确定货币价值的固定汇率,美国同意把美元贬值7.89%,1973年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国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条款的建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这材料主旨在于说明:
A. 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B. 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得已实现
C. 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束缚已崩溃
D. 国际经济组织的规则因时而变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