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周恩来补充发言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此次会议参与国的主体是(   )
A . 世界五大国 B . 社会主义国家 C . 亚非国家 D . 西方殖民国家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兴民权思想最大的不同之处是

A . 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 . 国家的阶级实质不同 C .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不同 D . 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 ②化工业兴起和发展 ③太阳能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三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魏源提出了什么思想命题?

  2. (2) 根据材料二,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魏源认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方法(途径)是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4. (4) 从材料看,魏源对外国人的认识尚存在什么偏见?原因何在?

商朝人崇信多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使商朝王权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②商王借此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④使商王决策失误,导致亡国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到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这里的“它”是指(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荷兰 D . 德国
如果给下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    )

A . 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 . 主动请缨,征战海外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B . 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C . 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D . 欧洲文化对古非洲文明影响深远
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
A . 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 .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 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 . 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虎门销烟直接证据的是 (    )
A . 虎门销烟池遗址 B . 虎门销烟浮雕 C . 电影《林则徐》(1959年) D . [英]蓝诗玲著《鸦片战争》(2015年)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中共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中共七大会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A . 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 . 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 . 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蒋介石认可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 B . 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 C . 蒋介石为欺骗民众做虚假的抗日宣传 D . 蒋介石认为中国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十二条》,肯定了农村集市在活跃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962年中共中央发出《农业六十条》等指示,允许和鼓励社员种自留地和发展家庭副业。这表明(    )

A .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被放弃 B . 农村改革有历史渊源 C . 私有制逐步得到中央认可 D . 农村获得经营自主权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 “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即“棰”,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主观目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取得的实际效果。(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苏辙反对青苗法的理由有哪些?(4分)其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作者是怎样看待青苗法的?(2分)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2019·湖南益阳期末)第十届奥运会于1932730日至814日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申办城市无其他竞争对手,最终参赛的运动员人数也因费用问题而显著减少。这主要是因为(  )

A.奥运体制不健全宣传推广不足

B.交通通讯不发达往来美国不便

C.大萧条背景下的世界经济萎缩

D.罗斯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

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之一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里的“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是指

A.信仰得救        B.限制王权       C.民主革命      D.理性平等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食我农夫”。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促成下表中我国粮食产量及农民收人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粮食总产值净增量

年均粮食增长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增长率

1978-1984

1025.4亿公斤

495亿公斤

14.55%



A. 人民公社体制继续发挥作用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