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礼记·大传》
材料二:关于设郡的数目,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但新近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
明代思想家李挚曾经赞扬李斯推行的制度的主张是“千故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
材料三:
请回答:
①国势强盛 ②成为世界中心 ③对外开放 ④国际影响深远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了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批次 | 留学时间 | 留学初衷 |
第一次 | 晚清 | 富国强兵 |
第二次 | 民国初期 | 实业救国 |
第三次 | 国民政府时期 | 科技救国 |
第四次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① |
第五次 | 改革开放以后 | ② |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成就表述有误的是
A.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验证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B.广义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C.对光电效应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发展
D.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物理学的其他领域也取得重大成果
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他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 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B.雅典是城邦小国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二战后,英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婴儿出生时,产妇的医疗费用由国家负担,还可以得到一定补贴。16岁以前的公民每周有补助,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职工患病可以免费得到治疗,失业有救济金,退休后有养老金,死亡后其家属还能得到抚恤金。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 )
①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 ②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④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7. 在1843年的中国下列哪种场景可能出现( )
A. 南京建起洋人的工厂 B. 徐州迎来英国的游客
C. 进口钢琴在上海滞销 D. 苏州建起洋楼
学者吕一民说: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这部宪法是 (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法国1875年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