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公元前427年,高尔吉亚作为林地尼的使节出使雅典,在雅典的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试图说服雅典支持林地尼对叙拉古的战争。此外高尔吉亚还在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发表过演说,强烈要求希腊各城邦的统一。这些现象说明 (     )
A . 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生活 B . 演说是政治动员重要手段 C . 体育赛会分担公民大会职能 D . 参加运动会是贵族的特权
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B . 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C . 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 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王国即被撤销,余存的不仅面积减缩,而且内部的行政权也被中央政府接收,至汉武帝在位期间达到极点。汉武帝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将所谓的“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向商人抽资产税,政府专利于盐、酒及铁……使中央集权之趋势有进无退。

——摘编自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1954年10月在其讲话中强调:“我们现在需要几十年的....以便.开发国内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不愿意打.....凡是赞成这个目标的,我们都能同它合作。”这说明当时中国(   )
A . 积极反对霸权主义 B . 专注于国内经济建设 C . 外交政策益趋成熟 D . 外交环境有明显改善
在革命派眼中,俾斯麦虽然在立场上表现的非常保守,但事实上只是他把“革命的本质”掩盖在“保守的姿态之下”的一种手段,他仅仅是把统一德意志这一“十九世纪最具革命性的事业”赋予了一种最能满足保守主义者的“王朝战争”的形式。据此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 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方式影响了德国民主进程 B . 德意志统一是保守政治传统和经济发展的结果 C . 俾斯麦代表德意志革命派和保守派的共同利益 D . 德意志以保守的战争方式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
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这表明该纸币(   )
A . 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伪”功能 B .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C . 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当时主要货币 D . 起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力推行
1947~1971年期间,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相同点是(  )
A . 以克什米尔问题为导火线 B . 因联合国进行调解而停火 C . 与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有关 D . 没有最终解决印巴的矛盾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    )
A .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 . 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C . 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 D . 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规模、形成方式、商品类型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该材料体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 . 控制人们思想 B . 大肆进行宗教迫害    C . 宣传人文思想 D . 促进文化教育发展
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义和团运动的1898年应是()

A . 甲午年 B . 戊戌年 C . 庚子年 D . 辛亥年
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
A . 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B . 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 C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 D . 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
“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 . 具有落后性、局限性 B . 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 C . 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D . 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
近代中国是屈辱与抗争并存的时代,也是动乱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在继续地采用着……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中国革命和中国》,《选集》第2卷

材料二  下列图片展示的是洋务运动期间我国的一些实际场景

图片_x0020_7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
A . 《武经总要》 B . 《梦溪笔谈》 C . 《萍洲可谈》 D . 《梦粱录》

阅读下列材料:(19)

   材料一 王权像是一株根枝蔓延的大树,如果只砍树梢,而任其他的分枝和树根不动,它还会再生而恢复新的力量。……当这种王权由一个名叫查理者掌握时,各界人民同声怨其压迫。……于是,你们这些缙绅,在你们集议于国会时,号召穷苦老百姓来援助你们。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寄生在一个人身上的王权推倒了。但是,天啊!压迫的大树依然存在,自由的阳光依然照不到穷苦的老百姓的身上。

   材料二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后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国史选读》

   材料三 自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久而久之,英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会议。就成为一种政治惯例。他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什么时候的情况?(3)

   (2)材料一中的查理缙绅各指什么?暴政的树梢砍掉了压迫的大树分别指什么?(6)

(3)材料二中的是指什么?其列举的条款分别对国王的权力作了怎样的限制?(6)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特点(4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国家矛盾的根本症结所在,也是中东问题的核心的是

A.巴勒斯坦问题        B.加沙地带问题 

C.西奈半岛问题       D.耶路撒冷问题

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14.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