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

①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②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③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 ④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 010万人

2 000万人

3 400多亿美元

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

  (以1913年为100)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 (1) 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对上述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 . 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 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C . 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D . 不具备革命成功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鉴于当时儒家经籍辗转传抄,多生谬弊。东汉灵帝派蔡邕等人把《鲁诗》、《尚书》、《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抄刻成石书,并立于太学门口,供学人校对。由于石经用隶书一体写成,故称为“一体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一体石经”为古代书法研究提供新视角 B .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C .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和损坏 D . 标志儒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
A .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 .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 严格管理市场 D . 压制纺织业发展
据《汉书·黄霸传》记载,公元前70年,黄霸被汉宣帝任命为扬州刺史(秩六百石),因治绩卓著,三年之后便被破格提拔任颖川太守(秩比两千石),并且车盖威仪都作了荣耀的处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 刺史制度中蕴含了激励机制 B . 刺史只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C . 汉朝官员的任免具有随意性 D . 汉代形成了完备的监察体系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A . 有利于选拔人才 B .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 各机构相互制衡,减少决策失误 D . 使君臣关系和睦
亚历山大的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下列对这段叙述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 和平往来促进了各地经济文明交流 B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往的要道 C . 暴力冲突有助于打破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 D . 暴力冲突比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桑海和印加分别是中古时期非洲和美洲文明的代表。下列属于桑海帝国和印加帝国相同点的是(   )
A . 官吏由贵族担任且世袭 B . 官吏由国王直接任免 C . 对外贸易发达 D . 实行中央集权
1919—1920年,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声明废除对华一切秘密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等。宣言中将“中国国民”列在政府之前,行文中也以“中国国民”为宣言对象。苏俄此举旨在(    )
A . 向中国输出革命 B . 缓解国内的经济危机 C . 传播马克思主义 D . 加强与北洋政府的关系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

A .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 .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 .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22.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     B.电波媒介     C.互联网媒介       D.电视媒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吴玉章文集》

材料二: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了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孙中山曾被看作“疯子”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什么问题?(4分)

2)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4分)

3)如果将材料三引入历史研究,则辛亥革命在当时的有哪些表现?又能说明什么问题?(4

下列叙述,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③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④.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世界市场形成的方式有:   

①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交通和通讯工业的进步  ③殖民扩张  ④资本输出  ⑤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

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

A.主张“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中说到雅典政治时说这个国家有许多对立的党派如同形形色色的地貌:山地的居民倾心于民主政体,平原偏向寡头统治,生活在海滨的人民向往一种混合的政体。他们都在防止另外的党派占优势……”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政治派别众多                  B.地理环境对政治影响巨大

C.雅典的民主政治面临威胁            D.雅典人不团结,导致了国家的衰落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提出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顾炎武  D.黄宗羲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D.“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
.反映了民间疾苦                B.提出了民主思想 

 C.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D.把元杂剧推向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