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908年,奉天巡抚唐绍仪赴日本、欧洲考察财政。归国后奏报于朝廷,原奏所谓:旋由美抵奥国,该国财政所有税收等项办法,与各国大致相同,而皆有不足之虑,独其法良意美者,则惟邮政储金一事,其意在为民藏富,而即以积聚成巨之款,利益国家。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 . 唐氏主张创办邮政储蓄 B . 认为邮政储金有助于国家建设 C . 欲效仿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D . 奥之良法有利于保障民众生活
从表中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    )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人口中各类型人数统计表

类型

自由民(含妇女和儿童)

奴隶

梅迪克(外邦人)

公民(成年男子)

出席公民大会的公民

人数

168000人

200000人

32000人

约40000人

约3000人

A . 法律至上 B . 少数人的民主 C . 轮番而治 D . 间接民主
安德鲁·卡耐基曾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 900 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镑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这四镑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一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这得益于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卡耐基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秦朝法律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诽谤者,族”“有敢偶语者,弃市”等。这说明秦朝(   )
A . 徭役繁重 B . 限制特权 C . 社会动荡 D . 法律严苛
今天人们把坐在药铺里看病的医生称为“坐堂先生”,来源于

A . 扁鹊 B . 华佗 C . 张仲景 D . 李时珍
有学者说,苏联这一时期“尽管犹豫不决和保守主义不允许改革者的计划得以彻底地实施",但“新办法开始在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并波及运输业和其他一些国民经济部门”“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一时期的苏联领导人是(   )
A . 斯大林 B . 勃列日涅夫 C . 赫鲁晓夫 D . 戈尔巴乔夫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
A . 实行责任制内阁 B . 削弱了议会立法权 C . 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 .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央一声令下,各级政府组织、各行各业、各地群众迅速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决战在抗疫一线。很快将疫情形势控制下来,抗疫成效举世称赞。中国取得抗疫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   )
A .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B . 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 C . 社会制度具有优势 D . 各级政府的组织能力
1979年1月30日,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 . 首次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台湾 B . 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统一 C . 提供了港澳回归的法律依据 D . 直接推动达成“九二共识”
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跨入核国家行列,其标志是(    )
A .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B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 成功发射人造卫星 D .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并运行
《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18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该规定(   )
A . 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形势的需要 B . 体现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治的尝试 C .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极大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政治觉悟

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神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伊瑞克缇翁神庙南端的大理石石柱就是以少女像雕刻而成的。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A神庙建筑违背世俗需要                            B建筑艺术蕴含人文精神

C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                             D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

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因为

  A.中国的先秦诸子也没有提出这个观点 B.此前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人类

  C.当时东西方都未进入文明时代    D.开始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讨和解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2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N.佩弗《远东》

材料四 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摘自“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人民日报》2008926日)

请回答:

(1)中外在国家权力分配上,都有分权制衡,使权力有效化的做法。结合材料一,从内容方面比较中国唐朝与近代的美国分权制衡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伯利克里阐述的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怎样理解“政权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的手中”这句话?4分)

3)材料三中的“仿制品”指什么?(2分)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4)结合材料四,从西方、中国政治体制变化中,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6)

(15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5分)

(3)  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

 

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科学理论、技术发明的突破 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蒸汽机的改良电磁学理论的突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社会发展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为30多位春秋以来的著名大商人立传,并指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这表明(   

A.司马迁极力倡导发展商品经济            B.司马迁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

C.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遭到遏制            D.弃农从商成为社会价值趋向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形象有不同的含义。

       启蒙时代法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19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列举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三个典型事例。

       近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95 8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尊敬阶段(1 8世纪)轻视阶段(184 019 05年)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赞赏阶段(1937--1944清醒阶段(19441949敌对时期(194 919 72

    3)简要分析材料中的第个阶段形成的政治原因。

       当今少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4)上图反映了少数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误判,认为中国是强大而邪恶的,美国经济受到中国经济的牵制。试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说明产生这种看法的原因。

22.“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这说明明代
A. 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
B.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C. 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
D. 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