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5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从中国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5分)
(3) 根据材料三,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2分)
答案:(1)问题: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还有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4分)
(2)战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国际因素: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孤立”,斯大林模式的影响。(3分)
(3)设想:农轻重协调发展(2分)。偏差:发动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4)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国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