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1: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表2: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对比表1和表2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出的趋势进行简要评述。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在唐末五代潘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采取了通过控制地方官员,以控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采取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根除地方腐败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解决唐末弊政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是

A . 神化封建统治 B . 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C . 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D . 反对苛政和刑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

——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节选)

  1. (1) 列举商鞅“惩奸宄”、“务耕织”、“尚军功”、“孥贫怠”的具体措施。

  2.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毛泽东对“商鞅之法”的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具天赋自由意志,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彼岸世界”,所以“人应该把精力投注于尘世事务”。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地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有着重大启示。

——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

材料二: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宗教观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有学者把17世纪东西方两位末代君主(英国查理—世和明朝崇祯皇帝)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此说法的着眼点在于(   )

A . 社会形态转变 B . 政权发生更替 C . 国力对比变化 D . 生产力对比变化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 宋明理学时期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维新变法时期 D . 新文化运动时期

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②③④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当时思想解放的力度不够 B . 市民阶层的力量薄弱 C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 . 宗教神权统治的顽固

15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会从美国波及到资本主义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                                     (     )

A.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B.美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

C.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场

D.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中央所在地因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次转移。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上海-北平-瑞金-延安              B.上海-瑞金-延安-北平

C.上海-瑞金-北平-延安              D.上海-延安-瑞金-北平

早期进化论学者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进化理论。他认为,生物常用的器官会进化,不常用的器官会退化,而且这种进化和退化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同时,他认为生物天生具有向上发展的趋向。而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提出进化是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两种理论的关系是

A达尔文的思想发展并包含了拉马克的思想

B达尔文受到拉马克启迪但更正了拉马克的错误

C拉马克和达尔文的思想是同一理论的不同表达

D达尔文用数学表达方式整理了拉马克的观点

欧洲联盟的形成,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它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欧洲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B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

C.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

D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共同体

建国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历经曲折,但有几个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单位:亿元)

1952

1956

1957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重视证据                       B.主张轻判重罚    

C.纵容罪犯                         D.维护贵族利益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清末传教士明恩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

A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关于这个“新的社会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个“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农业合作社   

B.这个“新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人民公社

C.它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它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 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B. 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 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D. 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