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

A . 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 . 世界万物的总根源 C . 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 . 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
A .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 .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 .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
A .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B . 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 . 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D . 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 B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 . 清代时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 . 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其成长
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

A .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 .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 . 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 . 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 地方行政监察体制日益完善 C .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不断扩大 D .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趋于合理
西周时,“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战国之世,列国分立,“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成为社会共识,甚至有“士贵王不贵”之说。策士智者,在这种格局中,可以从容择主。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
A .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 贵族政治走向崩溃 C . 家国体制正式确立 D . 王位世袭制度消失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 . 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 . 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 . 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D .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除了“天父天子”的口号外,太平天国所宣传的思想内涵,与中国历史上传统民间宗教的思想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平均主义”的部分,也只见于文字号召,并未付诸实施。材料表明(   )
A . 洪秀全融合了西方宗教和中国本土宗教 B . 基督教的平均主义在中国缺乏实施条件 C . 太平天国革命实践与革命理想出现背离 D . 太平天国的思想很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
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 . 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 . 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 . 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下列植物品种中,属于美洲的特产是(    )
A . 玉米和甘薯 B . 橄榄和葡萄 C . 小麦和玉米 D . 葡萄和花生
历史学家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
A . 共和制和议会制 B .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 君主制和议会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供年节时张贴以供祈福纳祥、驱神辟邪及装饰之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掀起旧年画改造工作。图4为凤翔县新式历头灶神画(历头中年历气节表未印),是当时年画改造初期的尝试之作。

新灶神画

年画正中,一对年轻夫妇的半身像取代原有的灶神形象,两人胸前分别佩戴“生产模范”“劳动英雄”字样的红花。两人头顶门楣正中题有“民主家庭”四字,左右梁柱上题有“民主自由新世界,劳动读书好人家”的对联。两人背后各有一个身穿朴素制服的公务人员。最下方有两个童子肩扛锄头、斧头,都在持书阅读。历头部分居中的是五角星,左右斜插五星红旗。旗帜斜下角空白处各有一位挑水农民朝一簇庄稼走去,左右边角处有两个青年在割麦,两人之下是两个老者持斧拄锄,寒暄正浓。

概括指出新灶神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①中途岛海战 ②阿拉曼战役 ③不列颠之战 ④淞沪会战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书法艺术        C.篆刻艺术        D.戏剧艺术

2020·山东省高三二模)美国实行代议制,建国之初选举权受到严格限制,只有拥有财产或纳税的成年白人男子才有选举权,代议民主制具有强烈的贤能政治色彩,属于精英民主的范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现了普选,用以界定美国政治体制的关键词已从自由共和转换为民主。这表明美国

A由精英民主向大众民主演变                     B精英政治岌岌可危

C民主政治是混合政制的共和版本               D共和政治出现了腐化

下列清政府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描述如下图:

运用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对上图所示关系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组关系或多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上图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构建新图,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出现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据汉冶萍公司档案记载:1908年,汉阳铁厂与另外两家企业合并为商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下图为该公司发行的股票。这些记载和图片

A.表明中国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
B.反映了汉冶萍公司的筹资情况
C.表明洋务企业由军用转变为民用
D.说明洋务企业就此开始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