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 . “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 C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 . 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治驰道”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隋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淮河水运,到隋炀帝时代,大运河全线建成,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唐代商运已经相当发达,商人的活跃,促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商船四方荟萃……宋代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繁盛的历史阶段,造船技术总体进步,“车船”“以轮激水,其行如飞”,“万石船”可载钱二十万贯,载米一万二千石……元代国家疆域空前辽阔,邮驿制度和邮驿组织具有重要地位,元代经营的驿路,远远超过偏安东南的宋朝……古代有整套行之有效的交通规则,如唐代《仪制令》规定交通应“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
  2. (2)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试析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的主张是(  )

A . 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 . 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 . 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 . 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逢五逢十”(2022为准)对于我们来说都会有特殊的意义,下列选项中符合的是(   )。

①南京大屠杀爆发          ②秦始皇统一六国

③葡萄牙殖民者发现戈雷岛  ④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倡议恢复古奥林匹克竞技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用“春意盎然”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 . 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B . 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 . 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自家的责任田上精耕细作 D . 充满希望的海南省,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A . 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B . 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 . 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下表为英国议会立法状况统计表,从中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时间

议会通过的法案数

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

1660—1684年

533


1689—1702年

809

62

1760—1820年


254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据档案记载,1925年,苏联农民心中始终存在一种困惑。“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标签,把他看作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 粮食税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B . 农民对集体农庄心有余悸 C . 新经济政策缺乏制度保障 D . 工业化政策引发农民不满
伊文思在发掘的过程中认为,灭亡克里特文明的是(  )
A . 内乱 B . 外族入侵 C . 地震 D . 洪水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朝一代女杰萧太后萧绰(953-1009)摄政后,积极实施汉化政策。任命在管理政务、戍边治军等方面颇有建树的耶律休哥总管南面军务,以便宜从事。她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马德臣、王建忠等,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把原来属于努力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用移民、招募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她还多次以诏令的形式告诫辽军打猎时不得妨害农业生产,更不许牲畜损害庄稼。

——摘编自张宏《辽代萧绰封建化改革略探》

  1. (1) 根据材料、概括萧绰治国的具体措施。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萧绰治国措施的意义。

蔡和森在《中国史的发展》中写到:“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他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表明(    )
A . 国民党组织涣散急需改组 B . 五四运动局限于学生运动 C . 的成立是时代的要求 D . 国共合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巴黎公社在客观上体现了《宣言》中的(    )
A .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B .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 . 资本主义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形态的理论 D . 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部分内容:“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上述材料最能表明(  )

A .  德国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B . 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德意志确立 C . 帝国宪法的立法依据是普鲁士宪法 D . 帝国宪法巩固了德意志统一的成果

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40

42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慢神和蛊惑青年

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

1949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的比重是70︰22.1︰7.9,到1952年这一比重变为56.9︰27.8︰15.3。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了30%,人均消费水平提高20%。这表明当时

A 广泛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B 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发展

C 国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D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梭伦改革措施中,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本题16分)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上》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学术思潮为“以复古为解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举例说明晚清的“以复古为解放”。(4分)

罗马法发展情况与图7阶段对应准确的是(  )

A.①罗马只有习惯法                B.②出现第一部成文法

C.③《民法大全》编纂成功          D.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e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A.信奉天主教   B.为荣誉而战   C.尊重各国风俗    D.遵守法律制度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谭嗣同           D.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