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秦“治驰道” “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隋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淮河水运,到隋炀帝时代,大运河全线建成,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唐代商运已经相当发达,商人的活跃,促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商船四方荟萃……宋代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繁盛的历史阶段,造船技术总体进步,“车船”“以轮激水,其行如飞”,“万石船”可载钱二十万贯,载米一万二千石……元代国家疆域空前辽阔,邮驿制度和邮驿组织具有重要地位,元代经营的驿路,远远超过偏安东南的宋朝……古代有整套行之有效的交通规则,如唐代《仪制令》规定交通应“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①南京大屠杀爆发 ②秦始皇统一六国
③葡萄牙殖民者发现戈雷岛 ④法国教育家顾拜旦倡议恢复古奥林匹克竞技会
时间 | 议会通过的法案数 | 每次议会会议立法数 |
1660—1684年 | 533 | |
1689—1702年 | 809 | 62 |
1760—1820年 | 254 |
①护国主政体结束后确立了议会主权②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议会地位提高③责任内阁制形成后议会立法数量大增④议会改革提高了立法数量
材料:辽朝一代女杰萧太后萧绰(953-1009)摄政后,积极实施汉化政策。任命在管理政务、戍边治军等方面颇有建树的耶律休哥总管南面军务,以便宜从事。她改变只有耶律氏、萧氏两族共议国事的贵族统治格局,大胆任用一批才智过人的汉官,像韩德让、张俭、马德臣、王建忠等,使他们积极为契丹社会的封建化改革献计出力。把原来属于努力身份的“头下户”,改变成具有农奴性质的“二税户”,采取征收地租的剥削形式。用移民、招募以及许民“请业荒地”等多种办法,招徕闲散劳动力,借以扩大耕地面积,恢复当地因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农业经济。她还多次以诏令的形式告诫辽军打猎时不得妨害农业生产,更不许牲畜损害庄稼。
——摘编自张宏《辽代萧绰封建化改革略探》
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 雅典公民总数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 形式 | 程序 | 罪名 |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
约40万 | 约4.2万 | 6000 | 501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慢神和蛊惑青年 |
依据表格不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是
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
1949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轻、重的比重是70︰22.1︰7.9,到1952年这一比重变为56.9︰27.8︰15.3。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了30%,人均消费水平提高20%。这表明当时
A . 广泛开展农村土地改革 B . 小农经济阻碍了农业发展
C . 国民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D .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梭伦改革措施中,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B.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C.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本题16分)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是什么?(6分)
材料二:《孟子·梁惠王上》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三: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概括清代学术思潮为“以复古为解放”。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举例说明晚清的“以复古为解放”。(4分)
罗马法发展情况与图7阶段对应准确的是( )
A.①罗马只有习惯法 B.②出现第一部成文法
C.③《民法大全》编纂成功 D.④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es do”是古代西方的一句俗语,中文一般翻译为“入乡随俗”。从这一俗语的最初来源看,语境中的“do”最有可能是指( )
A.信奉天主教 B.为荣誉而战 C.尊重各国风俗 D.遵守法律制度
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谭嗣同 D.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