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 3、图4、图5),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图3(1964年10月16日) 图4(2003年10月16日) 图5(2021年10月16日)
①“中体西用” ②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③“务通”,主张西学 ④君主立宪制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这说明他认为西方近代文明的长处主要在
A. 文化方面 B. 政治方面
C. 军事方面 D. 经济方面
海外汉学界多以明代作为近代中国的开端,如当代美国华裔历史学家徐中约写道:“纵观四百年来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特征即是中西文化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处。”从中看出,作者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继传入西方 B.欧洲传教士把西方文化介绍来华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
A.“富者”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贫者”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D.国家支持“富者”兼并土地
周作人在《关于卢奇安》中认为,“演说在雅典民主时代特别发达,因为它在那时政治上很有实用,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在法庭里,两造曲直所由分,全得需要辩论,其次是在议会里,一场演说苟能抓得人心,立即大见成功。”下列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智者学派的崛起得益于雅典民主制度的推动
②演说功用在于蛊惑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判决
③全体城邦居民具备表决权彰显“人民主权’’
④演说术的兴盛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环境的内在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来源
下列两幅图主要说明了 ( )
①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②发展中国家没有摆脱殖民统治
③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等价交换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3.乾隆《震泽县志》载:“(农村)无产者赴逐雇倩(请),抑心殚力,计岁而受值者曰长工,计时而受值者曰短工……少隙则又计日受值为人佣作曰忙工。”这说明当时震泽县农村
A.存在农业雇佣关系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17至18世纪,对生物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加强了,初步形成了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两条路线,其中首次科学地触及了生命运动的过程,创立细胞学说的是
①哈维 ②林耐 ③施旺 ④施莱登 ⑤巴斯德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