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全球通史》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A . 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 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 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陈毅元帅曾写词:“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材料中的“不许立丞相”始于(    )
A . 汉武帝 B . 宋太祖 C . 明太祖 D . 雍正帝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

A .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有学者研究认为,设立陪审法庭的做法“恐怕是雅典民主制度最重要的一点”。支持其观点的依据是(    )
A . 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B . 有利于改变贵族专权的局面 C . 陪审法庭成员以部落为基础 D . 低等级公民参与其中可以领取津贴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导致上述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
A . 世卿世禄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 .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 汉字的发展和演变 C . 当时书法艺术已经盛行 D . 汉字正在走向成熟
轮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竞争。旗昌公司联合其他外国船运公司将运价压低一半,力图一举击垮新组建的轮船招商局。招商局通过吸纳商股、延揽漕运等方式度过了难关。旗昌公司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股票下跌一半,濒临破产。轮船招商局决定购并旗昌轮船公司。材料主要说明 (    )
A . 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 B . 民族资本主义与外国资本竞争激烈 C . 洋务企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D . 洋务企业实力强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A . 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 . 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 . 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度降低 D . 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请回答:

  1. (1) 与夏商周时期相比,材料一中孔子的认识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对各自区域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下列不属于西亚文明影响的是(   )
A . 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西欧 B . 西亚的神话传说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 C . 起源于西亚的腓尼基文字,后来发展出多种字母文字 D . 其雕刻艺术深刻影响了希腊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相互忍受透明度----通过相互高空侦查(卫星侦查机制),使得对方了解自己的部分军事实力,从而不敢轻举安动。这表明冷战期间美军(   )
A . 全面了解了对方的实力 B . 双方势力平衡 C . 相互制约避免冷战升级 D . 均努力发展高新科技

16世纪内,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谷物价格上涨5倍,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些变化

A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B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进行殖民掠夺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梨园”的引义在唐中叶就有记载,最早可见于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写就的《观云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在这里。杜甫将“梨园”作为哪项艺术的代名词

    A.昆曲          B.乐舞            C.元杂剧          D.京剧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      (  )

①部分恢复私有制  ②实行商品贸易  ③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④禁止私人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1978年进出口总额仅206.4亿美元,2015年则达到30530.3亿美元,38年间增长了192.4倍,年均增长16.6%。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摘编自《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出口额的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1972年前后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下面是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万磅)(年平均值)

生丝()(年平均值)

鸦片战争前

5 000

5 000

1845

8 019

13 220

1851

9 919

23 040

1853

10 122

62 896

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            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19.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151911年之前,白话书报在全国各地涌现,日见兴盛,其中白话报纸有10多种,白话教科书有50多种。与该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康梁维新思想启蒙心智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文学革命成果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