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遗产在今天内容或影响 | |
陪审制度 | 仍是现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
保护人制度 | 现代律师制度的起源 |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其法则体现了理性平等正义的思想 |
材料一 唐代结束了世袭门阀对政府的支配,宋代开始了一个现代的时代,它以平民的兴起为标志。学校教育普及到县,保证了地方士人参加科举……唐宋转型是以经济秩序的根本变化为标志的……在十一世纪,商业税和国家专卖商品的销售收入,在国家的岁入中占的比例,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点。均田制被私人土地市场所取代,而根据财产征税的两税法取代了按人头收税的租庸调制,由于南方的开发和新稻种的引进,农业产量增长了。……唐代这个由虚无和消极的佛道所支配的宗教化的时代,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精英的宫廷文化让位于通俗的娱乐文化。……但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了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
——摘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材料二 与西方和亚洲一些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型是激进的、极端的和曲折的。这不是中国人的错,西方列强为主角的竞争和战争把中国卷入了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形成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并激化了中国的阶级和社会矛盾,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自郑佳明《中国社会转型与价值变迁》
(2010年11月福州市八县高二期中28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思想’,决不是说‘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与周世钊》
材料二 1956年,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3分)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的文献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4分)
(5)根据材料一和四说明体现了怎样的个人品质?(2分)
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 )
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 提高人民群众水平 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有人将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外交政策分为“革命外交、发展外交、和谐外交”三个阶段。下列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属于“和谐外交”的是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中美“乒乓外交”
C.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D.为出席上海世博会的贵宾举行欢迎宴会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28.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
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
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10分)根据设问,请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1)在中国奴隶社会周王朝统治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2分)
(2)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核心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
(3)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留给人类社会最宝贵的遗产是什么?(2分)
(4)近代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哪些?(2分)
(5)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3分)
“正义、菩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因此一切都是相对的,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永恒的真理。”此观点意在强调( )
A.“美德即知识”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南京国民政府的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
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
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 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 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