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动——(一)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二)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可剥夺他国人民在华从事正当商务实业之权利,或他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或任何地方官共同从事于任何公共企业之权利,抑或因其范围之扩张,期限之久长,地域之广阔,致有破坏机会均等原则之实行者。 ——《国际条约集》(1917~1923年)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
(2)
引用材料一中的有关文字,说明这一矛盾是如何调整的?
(3)
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说明“两个大国”之间的矛盾是否能真正得到调整。
答案: 美日之间的矛盾。
条约中明确规定“不得……营谋特别权利”(或“不得谋取……优越权力”或“任何专利或优越权”),即取消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
不会。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四国条约》,拆散了英日同盟。通过《五国海军条约》限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以上条约都限制了日本的发展,但日本并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埋下了下一场战争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