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数学下学期下册试题

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不经过(   )
A . 第一象限 B . 第二象限 C . 第三象限 D . 第四象限
如图所示,在▱ABCD中,点E在边DC上,DE:EC=3:1,连接AE交BD于点F,则△DEF的面积与△BAF的面积之比为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AD=4:3,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DE,则DE:AC=(   )

A . 1:3 B . 3:8 C . 8 D . 7:25
将半径为5cm的圆形纸片沿着弦AB进行翻折,弦AB的中点与圆心O所在的直线与翻折后的劣弧相交于C点,若OC=3cm,则折痕AB的长是(   )
A . B . C . 4cm或6cm D .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归纳:观察上面的解题过程,请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① ;②
  2. (2) 应用:求 的值;
  3. (3) 拓展: .(直接写出答案)
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2,若AB=2,求BD长.

菱形的对角线之比为3:4,且面积为24,则它的对角线分别为
如图,正方形ABCD中,AE=AB,直线DE交BC于点F,则∠BEF=(    )

A . 45° B . 30° C . 60° D . 55°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O为坐标原点,则在△OAB内部(包括边界),纵坐标、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共有(     )
A . 90个 B . 92个 C . 104个 D . 106个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F处,已知AB=8,S△ABF=24,求EC的长.

如图1,在菱形ABCD中,于点N,点P是边AD上的一个动点,连结CP,过点P作 , 交直线AB于点Q.

  1. (1) 求CN的长.
  2. (2) 当点P在DN上运动且满足时,求DP的长.
  3. (3) 如图2,若点E为边AB的中点,将△CDP沿CP翻折得F到△CFP,连结EF,AF,DF,△AEF的面积有可能为1吗?如果可能,求出DF的长;如果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的直径2 ,直线AB的函数解析式为y= x﹣1,交坐标轴于点A和点B,将线段AB作平移变换,使所得的线段的两端都落在⊙O上,则平移后A点所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A . )或( B . )或( C . )或( D . )或(
如图,在四边形中, , 点O是对角线的中点,过点O作的垂线,分别交于点E、F.连接 . 试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

下表是某校八年级(1)班43名学生右眼视力的检查结果.

视力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人数

1

2

5

4

3

5

1

1

5

10

6

  1. (1) 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平均数是(结果保留1位小数).
  2. (2) 该班学生右眼视力的中位数是
  3. (3) 该班小鸣同学右眼视力是4.5,能不能说小鸣同学的右眼视力处于全班同学的中上水平?试说明理由.
如图,AD、BC垂直相交于点O,AB∥CD,又BC = 8,AD = 6,求:AB+CD的长.

图片_x0020_100014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Q的坐标分别为 ,连接PQ

  1. (1) 若点Mx轴负半轴上的一点,且 ,则点M的坐标为
  2. (2) 若点My轴上的一点,且 ,则点M的坐标为
如图,在Rt△ABC中,∠B=90°,AB=6,BC=8,点D在BC上,以AC为对角线的所有平行四边形ADCE中,DE最小的值是(   )

A . 4 B . 10 C . 8 D . 6
七年级1班甲、乙两个小组的14名同学身高(单位:厘米)如下:

甲组

158

159

160

160

160

161

169

乙组

158

159

160

161

161

163

165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甲组同学身高的众数是160 B . 乙组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161 C . 甲组同学身高的平均数是161 D . 两组相比,乙组同学身高的方差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