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 . 制天命而用之 B .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 兼相爱、交相利       D .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参战,把侵略者彻底消灭完……”,歌曲生动地体现了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制定该路线的是

A . 遵义会议 B . 瓦窑堡会议 C . 洛川会议 D . 政治协商会议

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 . 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 . 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 . 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 . 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928年,中共六大进一步制定了实行土地革命的纲领,纠正了关于在以前“没收一切土地”的错误主张,指出应“无代价的立即没收豪绅地主阶级的财产土地,没收的上地归农民代表会议(苏维埃)处理,分配给无地及少地农民使用”。这表明当时,中国的土地政策(   )
A . 赢得了农民的积极拥护 B . 受到“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C .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 D . 巩固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孙中山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为此他(    )

A . 核定地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 发展实业,推动全国铁路建设 C . 领导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 . 建立政党,扶持民族工业发展
《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 . 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 B . 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 . 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D . 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 . 经济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1905年5月,孙中山访问比利时布鲁塞尔,以“中国社会主义者”身份访问社会党国际局,提及“中国社会主义者为采用机器生产必须同它带来的种种弊端和缺陷作大力的斗争。他们想一举建立新的社会结构想从文明的进步中取其利而避其害”。这表明孙中山(    )
A . 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B . 否定了西方工业文明成就 C .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D . 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内的李大钊烈士陵园,是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修建的。在墓碑上有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碑文指出:“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全面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庶民的胜利》                B.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再论问题与主义》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6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6分)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多年前那个时期,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言论

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C.在《宪法》范围内允许任何争鸣意见

D.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雅典民主政治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 

②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雅典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

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C.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6.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干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

A                   B                       C            D

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下列作品中能够“‘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人间喜剧》      B.《唐璜》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15.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对于政府来说,最紧要的,也许是最困难的事,便是在严格公平地对待全体人民方面,尤其是在保护穷人避免富人压迫方面,要绝对的公正。”这表明卢梭                   

      A.强烈反对封建等级制                       B.反对社会不平主张废除私有

      C.主张平均分配消除阶级差异            D.反对贫富不公而不反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