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917-1918年绥远・山西发生鼠疫大流行,北洋政府于191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央防疫处,这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正式设立的国家级防疫机构,其“旨在以不负其保全国人性命之职责”。这表明  (   )
A . 国家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 .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C . 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建设 D . 形成完整疫病预防体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魏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这种隔绝的局面被打破了。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以洛阳为阵地,复兴了北方的中原文化,为南北文化的双向交流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官制律例礼乐文化的建构当中,南方文化充当着输出者的角色,经由士人北来等传播途径,成为北方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元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服,褒衣博带,而其时南朝服饰却是“小作冠帽,短制衣裳”。……另一方面,南方的声韵之学又深深地影响了北朝士人。

——摘编自杨柳《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后期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对于南朝北投者,拓跋氏尤能注重拔耀……这种情况与南朝统治者专重侨姓,排斥南人,而晚渡北人又被目为荒怆,备受排斥,北方各族更不予考虑者,迥不相同。

——摘编自周一良《魏晋南北朝札记》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当时南北文化交融的具体表现和显著特征。
  2. (2)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及影响。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经达到了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 . 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一场“生产过剩”的危机 B . 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 . 苏联加入了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 . 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1978年12月13日,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    )
A .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 .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 .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古代罗马的大多数法学家认为,“但凡让皇帝满意的就有法律效力”。其意是指罗马皇帝(    )
A . 对罗马法发展贡献最大 B . 是罗马法发展的助推器 C . 是罗马法的具体执行者 D . 促使罗马法形成体系
下列关于徽商和晋商的评论正确的是(    )

①经营食盐发家,财力雄厚,后涉及金融业 ②依靠官府形成行业垄断

③抓住机遇,勤劳致富,不断发展         ④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努力开拓国外市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

性格描述

结果

吕端

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

被太宗称赞为“吕端大事不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

张洎、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下尔”。

官至宰相。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

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有锐气,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

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雷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雷州。

材料表明(   )

A . 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 . 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C . 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 . 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
A . 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 B . 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 C .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 .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 . 求富救国 B . 实业救国 C . 以商救国 D . 富民救国
图“黄鼠狼给鸡拜年”是中国漫画家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该漫画讽刺马歇尔计划(   )

A . 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B . 直接导致冷战的出现 C . 遏制欧洲的共产主义 D . 客观上推动西欧联合
”中,“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了干扰和破坏,主要是由于
①把一些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
②把一些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③“文革”中,八个“样板戏”几乎独占了中国所有的艺术舞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也几乎停止了
④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也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④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迅速增长的人口中生活水平有节制但稳定的提高;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至少曾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即使我们根据人均指标作判断,日本也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看来正在紧随其后。

              ——摘编自[]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变化的观点。(10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赞同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对下图所示的秦《泰山刻石》的书法特征的表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B.骨气丰匀,方圆绝妙

C.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D.追求个性,狂放不羁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遥古城方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街巷两旁排列着众多的店铺商号,大多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建于清朝,以砖墙瓦项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材料二:

 

 

 

 

 

 

 

 

(1)l反映了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鲜明的特色?(3)

(2)据图2和材料一,说明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6)

(3)综合上述图文材料,。雅典卫城和平遥古玻分别体现了什么文譬内涵?(3)

在《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所展出的下列科技成果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是

 A. 青铜器       B. 瓷器       C. 造纸术       D. 丝绸

明人李长鼎说: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Z-X-X-K]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丝绸之路      B.邸店、车坊          C.商帮、会馆     D.政府鼓励支持

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

1)有人说“《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材料二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

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2)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近代化的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材料三  一位老市民看到熟悉的粮票,十分激动,热情地讲述过去的岁月:“当年买东西不像现在,什么都是用票,买米用粮票,买煤用煤票,……就连买件棉袄,还要用到棉花票。”

1993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与粮票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其他副食品票证。而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则在早几年已悄然淡出。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如果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以下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教科书的多样性选择                                   B.到郡县的学校读书    

C.到太学读书                                                 D.考试和选官结合

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第宅,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A.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 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C. 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D. 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