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借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
A .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 .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发展 C . 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 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 . 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B . 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 . 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 . 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囗囗囗囗,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
A . 分封之制 B . 郡县之制 C . 郡国并行 D . 行省制度
太平军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 犯了战略错误 B . 未主动联系和发动群众 C . 骄傲轻敌 D . 未得到后方的有力支援
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
A . 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 . 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 . 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 . 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伯里克利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里克利宣扬了( )

A .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 .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 .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 .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    )
A .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B . 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C . 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 . 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
参与过洋务活动的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早期维新思想家郑观应曾这样评价务运动:“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材料反映了:(   )
A . 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 . 天朝上国心理仍然十分强大 C . 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的口号 D . 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制作了《我的长征》电视栏目,带领一批人重走长征路。假设你是崔永元,你会选择哪个地点作为栏目结束的终点(   )

A . 江西瑞金 B . 贵州遵义 C . 江苏南京 D . 甘肃会宁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
A .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 . 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 .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 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中的“臣”是指(   )
A . 孟子 B . 荀子 C . 董仲舒 D . 朱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尚书置左、右仆射,分判六部,各治三官,可免上述之弊。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故曰三省之于宰相,六部之于九卿,不得不说是政制上之一进步。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从理论上讲,皇帝拥有天下所有权力,尚书省是贯彻皇权的具体办事机构,尚书省的首脑即为丞相。历史沿革中,尚书省的一枝独大,势必造成相权过重,为了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简明来说为了抑制相权,中书省和门下省应运而生。“三省六部制”是秉承儒家思想,汲取历代治权的有益部分完善而成的,到了唐代堪称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

——摘编自《唐代政治制度设计》

  1. (1) 有学者认为“三省六部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三省六部制“堪称相对成熟的政治制度”的表现。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  )

A . 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 . 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C . 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D . 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主要是由于(  )

A.管理机制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D.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6.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李白与雪莱                        B.屈原与巴尔扎克

C.王维与毕加索                      D.李清照与托尔斯泰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摘自某年96日重庆《大公报》)据此推断该战事是(     )

   A.正面战场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B.日军既定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开始              D.敌后战场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

12、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下列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B 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

C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

中国皇帝说朕即国家,宣扬君权神授;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下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都没有法律,只有皇帝的命令

B.皇帝的命令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C.古代中国和罗马的皇帝都拥有至高无上,超越法律的权力

D.法律都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服务的

1964年,法国对新中国的承认,是对美国的一个大胆的、有意的挑战,它标志着美国发起的对新中国的贸易禁止和把北京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法国这一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B. 欧共体快速发展的推动
C. 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D.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