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图漫画中,“新政”之斧砍断了“自由经济制度”这棵老树,工人正在栽培一棵(“新的‘计划’经济制度”)小树,而右边的果实都是“老树”结出的。该漫画意在表达(    )

A . 生产关系仅是局部调整 B . 照搬苏联模式存在隐患 C . 传统政策造成生产过剩 D . 减耕减产已是当务之急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这一事件史称(   )
A . 红军长征 B . 西安事变 C . 南昌起义 D . 工农武装割据
“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这表明当今世界(    )

A . 合作发展是主流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 C . 合作与竞争并存 D . 和平与动荡并存
17世纪,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

A . 西班牙 B . 葡萄牙 C . 荷兰 D . 英国
图1为漫画家廖冰兄的作品《从以时间换取空间到以空间换取时间》(1937年),时钟的上半部分表示防守阶段,下半部分表示反守为攻阶段。该漫画意在说明(   )

图1

A . 八路军是防御阶段的抗日主力 B . 国共两党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 C . 正确的战略是抗战取胜的关键 D . 中国必定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有人说,18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做出的“伟大斗争”实际上使拉美国家成为受益者,这主要是指(    )
A . 法国资产阶级对拉美的斗争进行了国际支援 B . 拉美国家人民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国际支援 C . 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D . 法国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对拉美的殖民统治
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经济指数对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变化:高收入国家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从43%上升到52%;中低收入国家从42%上升到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到42%。它反映出(    )
A . 高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着世界贸易市场 B . 世界不同类型国家发展差距日益扩大 C . 20世纪后期国际资本投资的转移趋势 D . 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羡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惊讶;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这反映出(    )
A . 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 . 美苏冷战的新形式 C . 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 . 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
A . 小农经济的影响 B . 市镇经济的发展 C . 晚清经济的衰败 D . 坊市制度被打破
郑寅达在《德国史》中指出:“在欧洲联合的大框架下,德国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完成统一,在统一中进一步发展,在联合起来的欧洲联盟中与其他大国一起充当着领头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英德矛盾缓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B . 东西德国统一标志着二战后冷战结束 C . 欧盟已成为主导世界格局领头羊 D . 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统一相互促进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拉丁美洲是最大的借款者,其债务总额占世界债务总额的55%。发展中国家有5个大的公债发行国,其中包括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这3个拉美国家。这说明(   )
A . 拉美沦为美国等国的殖民地 B . 拉美内部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加速 C . 拉美国家经济运行风险较大 D . 拉美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如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

A . 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B . 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 C . 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D . 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初的西汉人口不超过7000万,到1851年在清朝统治的范围内人口总数已突破4.3亿,增长了6倍。所幸中国传统农历的发明、完善和普及使农时的掌握变得简单易行,即使在边远偏僻地区的单独农户也能通过二十四节气做到不失农时。从中已能看出,他们拥有理性的、相对先进的生态观念。对自然的敬畏不可能没有消极的一面。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即使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找不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途径。特别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生产更多的粮食成了头等大事,因此而造成的对生态入环境的破坏也只能听之任之。

——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

1)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古代生态观持何种态度?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恩格斯的观点?试举一例,以西方近代化历程中的史实来说明你的结论。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生态文明,西方民众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带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原罪。它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它们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胡连生《论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阐述这一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应对举措。

4)综上,谈谈你如何认识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

西方法制

材料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 “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 阅读材料,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 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制度的时代背景。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颁布均田令   B、实行汉化政策        C、迁都洛阳      D、采纳汉族政治制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名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坐着等待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山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最高行政机关          D.最高立法机关

39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根据傅斯年的观点,通过图可以看出( 

A.政策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城镇居民增收意识比农民强

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

D.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