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拒绝合作。这表明(    )
A . 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B . 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无共同利益 C . 康梁极力维护清朝的君主专制 D . 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加入革命党
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有人从苏联改革的角度说:“苏联的解体从本质上讲是因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始终没有跳出那个让人痛苦的怪圈。”这个“怪圈”是指(      )
A . 农业问题严重 B .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C . 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 D . 目标脱离实际
清代历史学者赵翼说:“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
A . 是统治阶级权力夺斗的结果 B . 是皇权对议政处的妥协 C . 结束了议政王大臣的统治地位 D .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成立于1960年,由来自巴西、美国等国的种植者以及行业代表组成,是世界大豆生产与销售的主要组织。1971年成立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由国家、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所有人共享。这表明(   )
A . 经济外交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 B .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 . 单边贸易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 D . 发达国家主导农业生产消费
1892年,湖北布政使倡导组织一个公司来经营武汉的自来水事业。此后,有官、商多人因股本不足或暗搀洋股被拒,英、法商人的申请亦被官府所拒。最终官府同意由巨商宋炜臣出巨资成立了自来水厂。在此事件中,官府最注重的是自来水厂的(    )
A . 安全保障 B . 资产归属 C . 盈利情况 D . 技术水平
1918年,苏俄大批工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搞粮食投机的“背口袋的人”,仅该年的6、7月份,苏俄政府就从这些人那里没收了200万普特的面粉。这说明(   )
A . 国家支持合法的自由贸易 B . 经济政策不符合时局需要 C . 苏俄政府维护农民的利益 D . 粮食垄断景响了民众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 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材料三:“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可以分配给欧洲各个城市,例如精致、深朴、繁丽、畅达、古典、新锐、宁谧、舒适、奇异、神秘、壮观、肃穆,其中有不少城市还因为风格交叉而不愿意固守一个词,产生角逐?只有一个词,它们不会争,争到了也不受用,它静静安踞在并不明亮的位置上,留给那唯一的城市。这个词叫伟大,这个城市叫“罗马”。

--余秋雨《行者无疆》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的影响。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会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

请回答:

  1.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2.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定?其目的是什么?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有人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因为该年(    )

A . 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 确立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 形成了立体的开放局面
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对明清书法评述道:由于统治者对书道有所偏颇,所以行草之发展“几越唐宋”,而篆隶八分却无一名家。据此可得出(    )
A . 明清书法艺术的功利性较强 B . 明清书法派别之争尤为明显 C . 篆书和隶书不顺应社会需求 D . 行草书体因帝王爱好而流行
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
A . 限制袁世凯权力 B . 防止帝制复辟 C . 确保革命派掌权 D . 推翻清朝统治

下图中所示五种经济形式按照ABCDE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8401956年中国五种经济形式曲线图

       A.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洋务经济

       B.地主经济、外国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C.外国资本、洋务经济、官僚资本、封建经济、民族资本

       D.地主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

(2019·北京海淀期末)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学者伊拉斯谟说:假如上帝造人同陶工造瓦罐一样,或者同他造石头一样,那么人作为整体有什么价值呢?这表明,伊拉斯谟(  )

A.强调人的个性和尊严  B.宣扬上帝和教会权威

C.质疑人类存在的价值  D.提倡人对上帝的服从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根源在于

A.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没有触动               B.两人政治声望和威信不断提高

C.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      D.两人都有较强的权力欲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单纯学习西方科技              B、没有采取资本主义生产管理制度    

C、没有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极力阻挠破坏

二战前,希特勒有意散布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叛变谣言,苏联以300万卢布买下了这份情报,只用几十分钟“审判”就宣布副部长死刑,12小时内八名苏军高级将领被处决,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以谣言杀人的目的。希特勒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是       

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B.“不战而屈人之兵”

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兵贵神速以制敌”

全球化正从“美国化”异化为“反美化”、“去美化”,诚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所说:“我们在过去20年依赖的很多增长驱动器正在消亡……我们将面临一个劳动力流动、资本和政治意志松懈的垮掉的10年。这与全球化相关。”上述材料认为全球化(   

A.使美国的全球霸权逐渐削弱         B.对美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使美国成为全球的众矢之的         D.使美国失去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10.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力         B.全体公民均享有民主权力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各部落轮流执政

电视剧《闯关东》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剧中格格那文和鲜儿从王府出逃,路上正遇到军队抓住行人强行剪辫子。这一现象的普遍出现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