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杭战”概念,“八年杭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

A . 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B . 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 . 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 . 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德皇威廉二世掌权后,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大力扩充海军军备,建造无畏舰。英国则取针锋相对的方针,时任海军大臣丘吉尔宣称:"德国每造一艘军舰,英国就将建造两艘,军备竞赛就此展开。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 德国军事实力逐渐超过英国 B . 德英两国利益矛盾尖锐 C . 英德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动荡 D . 英国海军实力出现下降
罗马是个接受移民的开放性社会。“以形式主义、以家庭法和土地权利为主的静态性内容、以身份差别为核心的理念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应对一个具有古代发达商业贸易的罗马国家的要求。”这里强调罗马法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 . 罗马帝国的扩张 B . 外来移民的冲击 C . 罗马政治的开明 D . 经济基础的变换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最初动机和设想,学术界的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比较客观的说法是新航路开辟 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共同造成的,单纯强调哪一种因素都是不准确的。不过,新航路开辟的有一点结果却超出了最初的这些“动机”和“设想”,具体表现在(   )
A . 积累了巨额社会财富 B . 实现了宗教传播目标 C . 开通了一条新的商路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下列历史名词曾被用作年号的是(    ) 
A . 开元 B . 戊戌 C . 光武 D . 甲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布。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铼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住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钢,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美币l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3. (3) 综上,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分界在(    )


A . 公元前1500年 B . 公元前1600年 C . 公元前1700年 D . 公元前1800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
A . 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 B .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明仁宗决定科举会试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此举旨在(   )
A . 消除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B . 避免科举徇私舞弊 C . 促进北方文教发展 D . 扩大统治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公子度,欺魏将,……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循……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2. (2) 商鞅在哪位国君的支持下开展变法的?商鞅变法对秦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能否全面评价商鞅在历史上的作用?为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材料中的“政治革命”主要是指(    )
A . 废除债奴制 B . 实行财产等级制 C .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 按地域选举将军
气候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敦煌地区年降水量仅37毫米,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水利灌溉。据敦煌文书记载,西魏邓彦所订立的用水灌田施行细则,“古老相传,用为法制”,至隋唐一直施行,与政府的政令具有同等效力。敦煌文书《水部式》载:“沙州用水浇田,令县官检校。”每乡设“渠头”负责水利事宜。对各级管理人员,还备有奖、惩条款。敦煌当时的人口只有6万有余,其渠道之完备、管水配水制度之严密,令人赞叹。于是唐朝敦煌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敦煌壁画中有许多农事活动的场面。敦煌“实边食,余粟转输灵州,漕下黄河,入太原仓,备关中凶年。”

——摘编自刘进宝《敦煌历史文化》

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敦煌水利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与影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分别是(   )
A . 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 . 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C .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1933年《女子月刊》以《理想爱人》为标题发起一次征文,下表是对这次征文内容的整理。下列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

女性理想的爱人

忠实的爱情

健全的体魄

革命的精神

不慕虚荣和时尚

丰富的学识

人格高尚

节俭的习惯

百分比

66%

50%

33%

50%

100%

66%

50%

男性理想的爱人

爱情忠诚

健美的体格

性情温和

无攀登虚荣习气

相当的学识

文学艺术修养

自立的技能

百分比

62.5%

75%

75%

62.5%

75%

50%

62.5%

A . 男女择偶标准都有对爱情忠诚,说明婚姻自由成为主流 B . 男女双方都要求爱人身体强健,反映了战争年代特定的审美观 C . 男性对爱人普遍要求无攀登虚荣习气,说明当时坚守质朴的优良传统 D . 革命精神被列入择偶标准,反映了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浪湖

大致时间

轻济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

注释

第一次

1763 1840

第一—次工业莘命机械化

城市化、社会分化流动

工业化、城市化、

民主化、理性化、

福利化、流动化

第二次

1870 1945

第二次工业莘命电气化

电气化、普及义务教育

第三次

1946 1970

第三次产业革命自动化

福利化、普及中等教育

第四次

1970 2020

知识和信息莘命信息化

网络化、普及高等赦育

知识化、信息化、

生态化、全球化、

个性化、多元化

——摘编自何传启《世界整体和六个重点领域现代化进程》

上表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四次浪潮。从表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相同之处是

①建立部分国营企业②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③削减社会福利开支④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 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C. 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奥巴马在20121月的国情咨文中,共四次提到中国: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美国人的机会来了我们针对中国提起的贸易诉讼多了一倍,而且已经显出了成效成立贸易实施机构,将专门负责调查像中国这样一些国家的不公正贸易做法我将不会把风能、太阳能或者蓄电池工业拱手让给中国或者德国。上述材料说明美国

A.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B.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节与中国的贸易纠纷

C.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抢占新技术的制高点

D.阻遏德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制造业以增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