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以下是2010~2011年我国开展的一些重大外交活动,其中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 . 中国赴海地维和警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并于2010年5月6日胜利归国 B . 2011年3月13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本地震海啸灾区实施救援 C . 2010年11月11日,胡主席出席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 D . 2010年9月9日至25日,中国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联合反恐军演
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材料二: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认为,判断史实的标准要依据‘新异性’标准,就是该史实在人类社会中富于“内容的特殊性”,其新异性乃是相对于同一特殊的历史范围而定。同一事情,对于同一民族或地域的历史而言,与对于全人类的历史而言,其新异程度可以不同。

请根据作者的观点,用“新异性”这个概念解释“指南针用于航海业对中国和对欧洲社会的不同作用”。(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清晰条理)

广海选制度是元朝在南部边疆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官员铨选制度,与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密切的关联。从其所选拔的官员来看,既有路府州县管民官,还包括廉访司官以及巡检司、儒学、盐司等官署的官员,这从侧面反映了(  )
A . 南部边疆地区官员缺乏 B .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重视  C . 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D . 元朝人才选拔来源广泛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权威 B . 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 C .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D . 19世纪的德国议会对政府限制作用有限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 . 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 .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 . 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 . 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记》

材料二: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请问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西周的封国有哪几类?该制度之下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2. (2)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哪两种制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 (3)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4. (4) 根据材料三,概括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下列成就不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A . 建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 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C . 大庆油田的建成 D .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甘地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基于这种认识,甘地


A . 组织了“食盐进军” B . 提出“回到纺车去” C . 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 D . 号召民众进行绝食
美国学者尼尔·弗格森等认为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并由此提出了一个“中美国”的新概念。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是(   )
A .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 .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C .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D . 中美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主张先解决军事路线,只批判临时中央在军事路线上的错误,没有提政治上的错误,相反还在决议中对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说了几句肯定的话。其主要目的是(    )

A . 维护中共政治路线的严肃性 B . 彻底粉碎“左”倾机会主义 C . 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分歧 D . 最大限度地避免党内的分裂
有学者指出,清代军机处“事无不总,名实不相符,且相沿百余年不改”。“相沿百余年不改”主要是因为军机处(   )
A . 具有分化事权的制度优势 B . 符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 军机大臣由皇帝亲信组成 D . 能极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   

A.是在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的情况下召开的

B.明确指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D.决定在国有企业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古代中国中枢机构的设置不断变化。以下对历朝历代中枢机构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①丞相府是行政中枢,丞相为三公之一,是主要的辅佐大臣

②中枢机构变成皇帝直接统领的三个机构,同在政事堂议事

③中央常规中枢机构削弱,决策活动转移到皇帝亲信的臣僚

④废丞相,选文官协助处理奏章等,逐渐成为实际中枢机构

A ①②秦朝、汉朝 B ③④汉朝、唐朝

C ②④唐朝、明朝 D ②③秦朝、明朝

抗战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上党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12. 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中国农耕经济在起源时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特色。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黄河流域原始农

业特点的是

A.碳化粟粒        B.小麦遗存          C.猪骨骨骸           D.稻谷遗存

1945年日本投降,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A
、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 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 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 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 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