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
——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
材料二 《十二表法》将作为家庭首领的家父享有独特的巨大权力具体化并且细分化。其对家父唯一的明确限制是有一条“若家父出卖家子三次,家子即脱离家父”的规则。家父对隶属于他的后裔的财产和生命拥有绝对支配权。当家父欲行使对其后裔处以死刑的权力时,必须召集理事会进行听审,家父的行为要受到这个理事会裁决的约束。处在绝对家父权之下的家子,能够和家父一样自由地投票和担任执法官,公法与私法并不相矛盾。
——(英)H.F乔洛维茨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研究历史导论》
材料三 政治意义上的“宪法”一词在英美两国含义迥然不同。于美国意味着某个特定时刻颁布的作为国家最高法律的成文法律文件,而对于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其实际的社会政治秩序——经由数个世纪渐积而成的——从前代继承下来的且规范当下政府操作行为的法律、习惯和先例。
——(英)沃尔特·白芝浩《英国宪法》
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入东普鲁士
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
在美俄关系陷入冷战结束以来的最低谷之际,布什邀普京到其海边祖屋举行了一场非正式的“家庭式峰会”,以图软化俄罗斯的反导立场,并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但有关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问题,两国分歧仍未弥合。这反映出( )
A.美俄两国呈现冷战的国际关系格局
B.美俄军事力量势均力敌,二者企图二分天下
C.美俄矛盾分歧严重不可调和
D.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俄国力量不可小视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天京事变 B.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D.天京陷落
列宁曾经说:“人民需要共和国,为的是教育群众走向民主,需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让群众实际地参加各方面的生活,让群众在国家中起积极作用。”下列制度最能体现列宁这一论断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 )
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行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5.张謇曾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充足的资金 B.国内市场狭小
C.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D.技术力量薄弱
12、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23.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颠覆性改造”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