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史学家严耕望关于唐诗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曾言:“近代研究唐史,以‘诗’‘史’互证,自推陈寅恪先生为最著。陈先生才思高敏,学养深厚,能就‘诗’‘史’曲折互证,成其新解;我之以‘诗’证‘史’,只是从浅显处着手,就‘诗’的表面意义加以运用,以显现史事之面目。因为注意面较广,可能较陈先生所获为犹多,但就学术境界言,自不如陈先生之深邃了!”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
A . 古体诗应用于历史研究多出在唐史研究领域 B . 严耕望、陈寅恪皆认为唐诗是研究唐史最经典史料 C . 严耕望认为用唐诗研究历史自己无法和陈寅恪相比 D . 通过唐诗可以揭示历史史实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
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职务最高的中国将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营五十余国中战死的军衔最高的将领。在1940年牺牲前夕,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他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却没给家里留下只言片语。他是(    )
A . 项英 B . 安德馨 C . 宋哲元 D . 张自忠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  )
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②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③
14至15世纪中期,英国教育由站在新视角下解读中世纪经典著作的伊拉斯谟文雅学识教育开始向以培养人的美德为重点的绅士教育转变:16世纪后期,英国教育更多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英国这一时期教育的发展反映出(    ) 
A . 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近代教育兴起 B . 教育对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C . 文艺复兴运动已在英国渐趋推进 D . 科技进步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
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法案规定在纺织厂(除了丝绸与饰边的劳动领域),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岁至13岁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3岁至18岁的年轻工人每天工作不超过12小时。这些由监督员监督实施。这一法案说明(    )
A . 工业革命期间童工的待遇得到根本性改善 B . 英国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 . 自由主义政策时期存在国家的干预 D . 英国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
张某是一位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有(    )

A . 空暇之时,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作冬天的衣物 B . 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 . 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 .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开始添置粉彩瓷装饰房子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 . 倡导民主科学 B .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 . 反对愚昧迷信 D .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下表是美国于某段时间援助欧洲各国每人的美金金额,对此表格最合理的解释是(  )


德国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奥地利

金额(美元)

29

33

72

77

104


A . 欧洲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经济残破,美国给予贷款援助 B . 美国援助欧洲各国是与社会主义势力的兴起与发展相关联 C . 此援助帮助西欧国家复兴,助长了德、意、日等轴心国的势力 D . 美国经济援助西欧是希望完全以经济手段来解决战后问题
下列材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
A . 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bù) B .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C . 无田之农,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D . 还庐树桑,菜茹有哇,瓜瓠(hù).果盧(luǒ).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下图是两个国家的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示意图。图中甲乙两个国家应该是(  )

A . 葡萄牙、西班牙 B . 葡萄牙、荷兰 C . 英国、西班牙 D . 荷兰、英国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 .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B .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C . 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 D . 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
秦代泰山石刻有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出土的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有29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这表明秦朝(    )
A . 法律制度十分完备 B . 注重以立法调节经济关系 C . 苛捐杂税十分沉重 D . 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从1620年的“五月花号公约”起,殖民地的民众,已经在这片新大陆上积累了两百多年的成文宪法经验,各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成文章程与宪法性文件,宪法制定者们根据启蒙思想及美国实践制定了1787年宪法。据此推知,1787年美国宪法(    )
A . 创造了人类民主的奇迹 B . 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产物 C . 是历史经验发展的必然 D . 践行了《独立宣言》的精神

.下列四副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A.《格尔尼卡》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日出·印象》

 

2013·江苏单科·21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

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3分)

农业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其中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6.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时期

地区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通过对该表的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①人口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       ②江淮地区人口变动幅度一直是最大的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始终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  )

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

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