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指出,女产党应随时随地指导妇女运动,口号除“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平等”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口号。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以妇女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B . 将妇女解放与国民革命相结合 C . 女性党员在党内拥有特殊地位 D . 意识到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 . 王国势力强大 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D . 现实统治需要
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 B . “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 C .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 D .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
如果当今的美国和法国总统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 . 掌握行政权 B . 是军队最高统帅 C . 是国家元首 D . 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


1917年

1920年

1932年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

103

14.1

368

煤(十万吨)

290

87

644

原油(万吨)

910

390

2140

钢(万吨)

422

19

592.7

棉织品(亿米)

25.3

1.2

26.94

粮食(百万吨)

144.4

52.5

111.6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中国的某次会议报告中指出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使无产阶级跟随资产阶级呢,还是使资产阶级跟随无产阶级呢?这个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问题,乃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微博橙子辅导据材料判断,这次会议应该是召开于(   )
A . 国民革命兴起时期 B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时期 C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 解放战争完全胜利时期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巩固国家统一 C . 强化贵族特权 D . 加强君主专制
宋朝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
A . 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 . 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 . 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 .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    )
A . 控制人们思想 B . 保存古代文化 C . 提供道德规范 D . 进行宗教迫害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情况,我国(    )
A .   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B . 做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地区的决定 C . 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 . 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2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这主要是指

A.近代政治变革缺乏民众参与      B.政府党和在野党之间争斗激烈   

C.中国人民缺乏革命的觉悟        D.中国缺乏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22(2016·天津河北二模·12)(22)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6)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8)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这段材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C.它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从此走上独立富强之路

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

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扩大了国家疆域

美国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九个月中,美国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88亿美元用于采购国内货物,具体情况见表(单位:亿美元)。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 为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物质基础
B. 为美国过剩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
C. 使西欧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D. 缓和了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