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分析数据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表是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数据表1917年1920年1932年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314.1368煤(十万吨)29087644原油(万吨)9103902140钢(万吨)42219592.7棉织品(亿米)25.31.226.94粮食(百万吨)144.452.5111.6——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概括1917至1932年苏俄(联)经济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苏俄(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答案: 变化:1917至1920年,苏俄工农业产值急剧下降。原因:三年国内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变化:1920年至1932年,工农业产值得到恢复发展;重工业发展迅猛,农业轻工业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斯大林模式的逐渐形成(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增速日趋迟缓,逐渐陷入停滞。成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启示: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深化改革;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民经济要平衡协调发展。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