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条款是

A . 赔款白银2亿两 B .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C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开辟内河新航线
秦朝的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汇总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这表明秦朝(  )
A . 三公九卿分工不明 B . 皇权专制相权削弱 C . 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D . 丞相辅政作用重要
法学家在评价某部法律文献时指出:“(它)既传承了解放区宪法性文件的文本、内容与精神,又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过渡进程中的根本大法,开启了新中国人民民主宪政的基础。”这部文献(   )
A . 成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 B .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 . 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 .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下列不符合“无为而治”思想的是(   )

A . “圣人之治……常使人无知无欲” B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C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 . 建立民主共和国 B .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C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 . 挽救民族危亡
下图是1971年在内蒙古东部和林格尔县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宁城图》“宁市中”局部。这一壁画作品(    )

A . 是对草市生活的真实描绘 B . 可印证民族交融的状况 C . 展示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D . 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给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           )

A . 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B . 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C . 要防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 D . 要严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度设计是(    )
A . 实行总统制 B . 确立三权分立 C . 建立联邦制 D . 实行司法独立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C .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D .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由此可知黄宗羲提倡(  )
A . 君臣关系平等 B . 恢复官僚政治    C . 反对君主专制 D . 改革选官制度
据统计,1912年,在农商部登记的全国钱庄和典当业资本为1.6亿元,工业资本为5500万元。据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
A . 民族工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B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C . 近代金融行业资本较为雄厚 D . 辛亥革命推动近代经济发展
下表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核心素养

内涵

时空观念

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史料实证

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理解

指将对史事的简单记忆和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历史解释

指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如“客观论述历史事件”等

历史价值观

指从此种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

A . 洋务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B . 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C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说明近代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D .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 . 唯物论思想 B . 辩证法思想 C . 无为而治思想 D . 民本思想
1938年5月,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   )
A .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 B . 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 C . 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 D . 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相持阶段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年至1949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华沙条约组织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德国分裂

C.铁幕演说 马歇尔计划 越南战争

D.朝鲜战争 杜鲁门主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乾隆实录》中记载:“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说明了雍正时期                                    (    

A.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宰相权力被再度分割                 D.君主专制体制不断走向衰落

 下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观察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  ②传统农具仍是主要的劳动工具  ③保守观念是农民采用农机具的最大障碍  ④民国政府的倡导,促进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演变过程是

A. 剿灭——招抚    B. 剿灭——招抚——镇压

C. 招抚——镇压    D. 招抚——剿灭——出卖

7.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北宋设三司使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秦设郡县二级制,汉代设州郡县三级,唐代设道州县三级,宋代设路州县三级,元代设省路府州县五级,这一现象从制度设计目的的角度反映了

A.地方主动性能动性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王朝疆域越来越辽阔             D. 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