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明代哲学家王艮在其“明哲保身论”中谈到,“吾身保,然后能保一家、一国,然后保天下,吾身不保,又何以保天下、国家哉”。该思想(   )
A . 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B . 宣扬了民主平等的启蒙价值 C . 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 . 体现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理念
根据如图可知,该时期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

A . 英国仍保持着贸易优势 B . 英法工业水平一直领先他国 C . 世界贸易总额总体不变 D . 西方大国外贸一直持续发展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发行权,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得继续发行新纱票。该措施客观上(    )
A . 使金属货币完全退出金融市场 B . 促进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出现 C .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康德主张“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卢梭却认为“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这表明(   )
A . 康德比卢梭更倾向于理性 B . 矛盾无处不在 C . 卢梭认为理性主义已经过时 D . 人文精神丰富多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作物棉、麻、桑、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很多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还往往进行初级加工,或建议相关副业获取更多的收入。经营地主出现,与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注重集约经营,改良土壤、水利,进行认真细致的经济核算,注意改善劳动者待遇,以提高生产效率。其所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业、牧业、渔业,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南宋农业种植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农业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 .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 标志若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政府为了支付发展资本主义的费用,国家的财源唯靠农民的租税,“政府只得在地税上做文章'。明治政府于1873年7月颁布《地税改革条例》,……地税改革主要是将过去的实物贡租改为以货币交付地税,由土地所有者缴纳,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明治政府发给土地持有者的券,确认土地归个人私有,并可自由买卖,这样,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土地商品化和租佃契约化确立。

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民改革法令草案》,法令包括17个文件,……对于土地,俄国政府这样规定,把全国分为三个地带:非黑土地带主要属于工业区,土地价值不高;黑土地带,地价昂贵;草原地带,地广人稀,以休耕为主。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对于份地不做明确规定,……在非黑土地带和黑土地带,当地主拥有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1/3时,即使农民份地没有超过最高标准,地主也有权实行割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地主,农民对份地只有使用权。在不欠债的情况下,农民可以赎买宅园地,赎金额要同地主协商;至于买份地,则必须事先取得地主同意,赎金一般远远超过土地价格。

——摘编自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材料二  在俄国,“要剥夺农民,不必像在英国和其他国家那样,把他们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同样也不必用命令来消灭公有制。请你们试一试,超过一定的限度从农民那里夺取他们的农业劳动产品,那么,尽管你们用宪兵和军队,也不能把他们束缚在他们的土地上!

——马克思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农业改革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日本与俄国在土地改革措施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冷战的焦点从欧洲转移到远东。这时,东方与西方(两大阵营)在欧洲已成均势,但是,远东的均势却为一个重大发展——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所打破。正如布尔什维克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一样,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

——摘骗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政府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认识和判断促使其调整对华政策,但又始终受到美国国内亲蒋势力和中共对美政策的制约和影响。在美国全球战略出台、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麦卡锡主义既是一份警告杜鲁门政府在东亚不得再退却的最后通牒,又是一帖促使它步入军事干涉中国之路的刺激剂。

——摘编自《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冷战格局的变化,分析成因。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成立之初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并谈谈你对二战后初期中外关系的认识。
对“汉承秦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汉沿袭秦的三公九卿制,并有所发展 B . 汉实行更严密的监察制度,发展为刺史制度 C . 汉继承秦的皇帝制度,已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D . 汉初否定了秦的郡县制,推行封国制
“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

①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

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

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

A . ①②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842—1852年期间,广州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均处领先地位,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上海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比重则呈迅猛上升之势,并最终于1853年超越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B . 列强侵略的影响 C . 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 D . 民族工业的兴起
如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年份

农民

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它收入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数额(元)

比重(%)

1983

310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545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921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2160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A . 创办乡镇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B . 家庭联产承包的推广缩小了城乡差距 C . 农村经济发展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D .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农民收入多元化

1121世纪初,中国为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               D.建议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北风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相关的是(  )

A.新文化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维新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

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③概括唐太过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从一定意义上说,近300年的世界现代化史,就是一部发展方式的更新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信奉“专制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以不断创新的方式增强综合国力、巩固超级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依据材料一,概括促使美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产业结构、经济体制的角度,指出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是如何实现科技与制度的双轨创新的。

材料二:1986年里根签署了美国众两院批准的修正税法……根据这一法案,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改变了过去30多年来税率越定越高、特惠越来越多的情况,它实际上是大规模减税和局部增税的结合,既使中产阶级得到实惠,又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里根政府坚持紧缩货币政策,严格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还推行新联邦主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19834 月里根签署了国会通过的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尤其是“随意性”的社会福利开去。

材料三: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时(19791990年),针对英国“病症”和滞胀经注是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首先,推行企业民营化,发挥自由市场机制的活力……第三,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明显增加。

——以上材料摘自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当政时期,美、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

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   )

A.在现代社会已毫无实际意义 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

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研究之中D.证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响巨大

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田制为空文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手工业发展迅速                                     B.人口迅速增长

C.土地兼并严重                                                 D.商品经济的发展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    )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C.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