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②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④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赋”的直接目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
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该方针提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西方艺术史》认为:“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A.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
——《雅典政制》(亚里士多德著)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级爵);为斗私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引发了当时诸多议论,苏辙以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司马光认为:“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苏辙《栾城三集》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的贵族政治的态度是什么?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按财产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的措施有什么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又持有什么态度?为此商鞅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安石的“新法”最后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4)四则材料的改革都涉及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那么这些改革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迪?(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