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如图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缩略图,图片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
秦始皇兵马俑
材料一 (1898年)“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
材料二 (1902年)(中国)“与美迥异不同”,革命必至“内乱相残”,“令外人得利”。(1912年8月)“今既合五族而大一统,存帝号而行共和……今际破坏,虽吾党所不预,而他时建设,岂吾党所能辞?”“讲乎外势而先弭内乱,以国为重而民从之,……保中国已有之粹,而增其未备。”(1913年6月)“名为共和,实则共乱”,“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缪也。”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这一原则(10分)
事件 | 观点 |
美国1787年宪法 |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
一五计划 |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
光荣革命 |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
评卷人 | 得分 |
2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这说明 ( )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可信的
B.这两部著作的作者都生活在当时,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因此比较可信
C.这两部著作是记录西汉历史的主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D.影视作品完全可以通过再现历史原著来还原历史
25.左下图为英国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首相是政府首脑
B.国王是国家“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C.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人们之所以称工业革命及其影响阿的时期为“蒸汽时代”,依据在于:
A.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B.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化
C.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D.蒸汽机的改良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鲁迅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以下与孙中山相关的革命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②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 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政治统一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