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了一批企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洋务派创办这批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 . 辅助军事企业 B . 抵制西方侵略 C . 调整工业布局 D . 瓦解自然经济
孟德斯鸠特别强调地理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土壤和居住地域的大小,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精神面貌、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观点有利于(   )
A . 反对宗教神学统治 B . 否定君主政治体制 C . 打倒一切外在权威 D . 宣传分权制衡思想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
A . 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B . 禁止民众自由买卖土地 C . 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D .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人类文化具有多样性,但在某些发展阶段又具有特定的相似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材料二:“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人的觉醒”除表现为对知识的推崇外,还体现为个性解放的追求。在彼特拉克的《歌集》中,他抒发了对情人劳拉真挚的爱,以绚丽多姿的笔墨描写劳拉的形体美与精神美。他对劳拉的爱,不像但丁只是精神上的,而是“同时爱她的肉体和灵魂”。在薄伽丘的笔下,人性是具体可感的,是两情相悦的爱恋。

—肖四新《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出现的原因。
  2. (2) 据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与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不同在欧洲出现的背景。
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不能体现在(    )
A . 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B . 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C . 是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D . 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有重大经济价值

如图是“秦始皇兵马俑”的缩略图,图片再现了秦朝强盛的国力和兵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下列哪一改革措施

秦始皇兵马俑

A . 废井田,开阡陌 B . 奖励军功 C . 推行县制 D . 什伍户籍制度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下列材料是康有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人不能有常而无变,……《春秋》发明改制,《易》取其变易,天人之道备矣。”“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三权者,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也。”

材料二  (1902年)(中国)“与美迥异不同”,革命必至“内乱相残”,“令外人得利”。(1912年8月)“今既合五族而大一统,存帝号而行共和……今际破坏,虽吾党所不预,而他时建设,岂吾党所能辞?”“讲乎外势而先弭内乱,以国为重而民从之,……保中国已有之粹,而增其未备。”(1913年6月)“名为共和,实则共乱”,“仅令千数百之暴民得民权平等自由,是排除一人之专制而增设千数百人之专制”,“追思戊戌时,鄙人创议立宪,实鄙人不察国情之巨缪也。”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康有为的思想及其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如图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④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 .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的是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这一原则(10分)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一五计划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评卷人

得分

23.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

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汉武大帝》的编剧主要依据《史记》和《汉书》等历史著作,这说明     

     A.这两部著作所述史实是绝对可信的

     B.这两部著作的作者都生活在当时,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因此比较可信

     C.这两部著作是记录西汉历史的主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D.影视作品完全可以通过再现历史原著来还原历史

25.左下图为英国政治制度机构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首相是政府首脑

B.国王是国家“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C.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

D.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人们之所以称工业革命及其影响阿的时期为“蒸汽时代”,依据在于:
A.
蒸汽机的改良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B.
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性变化
C.
蒸汽机的改良引起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D.
蒸汽机的改良在工业革命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鲁迅认为孙中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以下与孙中山相关的革命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建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    ②民主与科学    ③“自强”“求富”  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 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B. 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 用阴阳五行的思想来巩固政治统一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两件举世震惊的大事: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覆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苏联彻底改变过去的制度和宪政,盲目照搬西方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苏东剧变不仅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30多个,党员人数除中共外由4400多万减少到1000多万人,这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也遭受极大损失。作为对比,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始终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由于30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高位数增长,GDP已占世界比重15.5%,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日盛。这使得曾经预言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时代的终结”的著名学者福山不得不承认自己论断的错误。
——摘编自吴恩远《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缘何结果迥异》
材料提供了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的案例,蕴含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和苏联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