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937年,留苏13年的蒋介石长子蒋经国在中共斡旋下从苏联归国。1939年,蒋经国开始主政赣南,制定赣南三年计划,对经济文教等各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目标。
赣南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共对峙的主战场,共产党撤退后留下的真空,随即被兵痞、回乡豪绅、烟土毒贩、土匪、流民、娼妓所填充,整个社会,都处于民生凋敝,贪腐盛行之中。蒋经国深知建设新赣南是“兴新事、行新政”,必须“用新人”。他利用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干事长一职,把全省有为青年罗织在自己的麾下。蒋经国上任伊始的第一个举措是将赣南11县地方豪强控制的自卫队分别进行整训由蒋直接指挥,各县无权过问。随后,颁布了“严禁烟、赌、娼”手令,成立了专门查处机构。1939年8月,蒋经国颁发《各县科派捐款办法》,制定了统一的税则,规定农民一年只需向地方政府一次性交纳田赋。从1941年开始蒋经国大力推进扫盲教育,同时对县乡保三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造。为配合建设新赣南计划,蒋经国致力改变专署旧式衙门的形象,在专署院内设立了“民众问询处”,规定星期四下午为民众接见日。从苏联归来的蒋经国深谙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专署主办的《正气日报》大力宣传蒋经国及其新政,舆论上的宣传使赣南新政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摘编自许静、罗惠兰《评蒋经国主持的赣南新政》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A .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 . 宣扬 “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 . 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 . 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今陕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描写;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早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材料二 “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达250.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5%,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7%。“一五”期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头3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棉纺织业工业的投资主要在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与此同时,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材料三 “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区域比例表
部门
沿海
内地
工业
44.7%
55.3%
建筑业
47.0%
47.6%
地质勘探
22.5%
76.2%
交通运输
29.3%
52.1%
农林水利
37.7%
62.3%
总计
44.5%
52.4%
材料四 “我国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论十大关系》
材料五 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朱鎔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古代早期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材料二、三反映“一五”期间我国在工业投资部门和投资地区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这些特点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五,说明8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和材料五有哪些相同观点?两者在西部开发的着重点上又有哪些不同?
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14.直到现在,日本国内部分历史学者仍然这样审视甲午中日战争,其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朝鲜战争乃义战”。此种观点的本质是
A.战争是有助于中国开化 B.认为此役非为国家利益乃为文明冲突
C.认定为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 )
①反对君主专制 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③倡导经世致用 ④彻底否定儒家学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吃猪肉但少吃(或不吃)牛肉的传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由此可见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右图是“中国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徽标,这反映了我国国有企
业改革的方向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