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2分)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这一原则(10分)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一五计划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评卷人 得分
答案:26、答案 原则: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或背景)下分析。(2分)(以下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①美国1787年宪法:该观点只看到宪法的不足之处,却忽略了当时美国建国之初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在当时确立了联邦政体,保障了民主制度,扭转了美国的内外交困的局势,推动了美国经济政治的发展。(5分) ②一五计划:该观点只看到一五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却忽略了当时中国处于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社会背景;没有看到一五计划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奠基作用。(5分) ③光荣革命:该观点只看到光荣革命的不彻底性,却忽略了当时英国封建势力依然强大、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的历史背景;光荣革命以一定的妥协,完成了英国向民主政治的平稳过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