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磅;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磅……英国议会曾宣布:杀戮和剥头盖皮是上帝和自然赋予它的手段。”马克思这段记述是要说明(  )

①西方殖民者在被征服地区进行野蛮屠杀的罪恶

②资产阶级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虚伪性

③西方殖民者的掠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西方殖民者的杀戮合法化,并得到国家的支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 .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B . 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C . “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D . 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下表是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表。该表反映了(   )

A .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B . 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C . 西方的丝茶制造业开始超过中国 D . 西方 生活习惯逐渐改变
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据材料可知(  )
A . 分封地域覆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 B . 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 C . 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 D . 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
在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中,某人提到:“如果由同一个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国家决议的权力以及裁决罪行或个人争端的权力,那就一切都完了。”他意在表明(   )
A . 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尖锐 B . 分权不利于国家行政效率提升 C . 分权制衡有利于保障民主 D . 国家权力分割应包括贵族和平民
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是指(   )
A . 美国军队 B . 英法联军 C . 日本军队 D . 八国联军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颜色革命”是专指以某种鲜花或物品的颜色为代表的一种亲西方尤其是亲美国的一种政权变更行动。美欧国家的情报部门通过各种民间或半民间组织培育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精英”,扶持当地“反对派”,支持当地民众以街头政治的方式夺权,建立亲关疏俄的政权。“颜色革命”在自2003年起的三年时间内,先后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连续发生。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发生动荡时,美国政府均通过情报机构向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传递带有威胁的信息,暗示他们必须下台。“颜色革命”发生的独联体地区存在着民族矛盾、贫富矛盾、经济矛盾三大矛盾,这些矛盾丛生交错,导致政治分裂、派系林立。

——摘编自曾枝盛《颜色革命及其思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欧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特点和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欧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影响。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以此来判断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A . 促进欧洲开始社会转型 B . 资产阶级开展了殖民黑奴贸易 C .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D . 导致欧洲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 . 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 . 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 . 商业的繁荣发展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 .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 . 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 . 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十二铜表法》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欠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者杀掉;死者的丧服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的号哭。上述规定表明古罗马(   )
A . 贫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 . 统治者通过法律制衡社会各阶层 C . 注重通过伦理道德来调解社会生活 D . 通过法律来规范和调解社会生活
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 . 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 .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 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反映出

A苏格拉底代表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苏格拉底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人是万物的尺度注入了理性精神

D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东汉政府采用假民公田的办法来解决小农破产问题。遇到灾荒时,政府把国有的荒田和苑囿以及山川林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接受假田的人,在头三五年可以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几年以后,就要向国家缴纳40%以上的假税,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如使用公家的牛耕种,则要交更多的假税。从永平九年(公元66)到元兴元年(公元105)40年间,东汉政府假民公田20次。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假民公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假民公田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1956《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做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国王被赶走,新国王在种种条件限制下登上王位,于是在人们思想里,判断一个人的政治行为,已经不是看他们对国王个人态度,而是看他们对国家态度了。”这描写的是

A.“光荣革命”  B.北美独立运动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D .德国统一

  关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状况,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

B.这一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

C.在不触犯教会禁令和神学教义的前提下,对动物、植物的形态、生理以及分类进行具体研究

D.此时的生物学研究,已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19.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侧漫画所反映的事件得以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是

A.两岸三通的扩大                    B.坚持“九二共识”

C.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1945921,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发布指令,要求日本政府清除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鼓励并赞助在民主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工业、农业和劳工组织。随后在日本掀起了大规模的解散财阀的行动。麦克阿瑟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铲除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            B.为日本经济恢复发展扫除障碍

C.推动日本民主政治的建设            D.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

《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组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稍(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是                                                

A.在私营作坊工作      B.职业世袭       C.频繁地更换工种     D.临时工人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