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 ②鼓励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 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据经合组织(OECD)发展中心报告: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28.7%(与现在美国占世界的比重相当)。导致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继承了唐、宋、明、清时期经济的基础
B.清初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
C.生产力提高和人口的增加
D.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9、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抗日战争期间,除在中国境内作战外,我国军队还开辟了国外战场。“国外战场”主要在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缅甸
5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2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36、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4、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矩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