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在对建国后物资票证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材料一: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发现甲骨文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这主要体现了加尔文
A. “先定论”思想 B. 对许多国家产生的影响
C. 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多次发动或参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分)
《马关条约》影印件 日本天皇投降诏书
材料反映了中日战争中两种怎样的结果?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下面两图反映的是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成就,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人文主义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B.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愤懑与失望
C.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D.科技发展给人心带来的浮躁与迷惘